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教育转化策略探讨

作者:陈长虹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已潜在着各种程度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亚健康研究的发展有赖于人们的健康观念逐步由治疗转向保健,使他们真正拥有科学的保健意识和相关知识,最后实践医学的最高境界——“预防”。在目前我国的学生当中心理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并且有逐步上升的态势,心理调适不当者,已经出现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突出者发展为恶性行为——害己、害人、害社会。本文探讨了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转化策略,以求在实践中增强有效性。
  
  一、学生心理亚健康转化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多数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现象还在暗中加重,如果这种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会导致生理和精神疾患,产生严重后果,有碍于人才培养。因此,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会避免或消除种种心理压力,让绝大多数学生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也是新时期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二、学生心理亚健康教育的转化策略
  
  1.努力构建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体系,应该设立专门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当前应该:(1)建立心理健康测评体系,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文化条件、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标准,积极开展组织测评工作。(2)设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工作的预见性。(3)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员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做到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4)成立心理康复中心,使中心兼有生理、心理、中医、中药、物理治疗、体育锻炼、娱乐治疗等多方面功能。(5)编辑亚健康康复实用手册,指导学生对心理问题进行自我测评,自我调适。
  2.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亚健康转化教育的实际工作水平
  学生亚健康的转化应从源头抓起,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解决多数学生的心态。
  (1)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心理亚健康转化教育的主阵地。系统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注重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结合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体验活动、训练行为,提高教育效果。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下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教师。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心理品质得到磨练,心理素质得到提高。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障碍。
  (4)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测定工作。心理状态是经常变化的,测定的方法也多,自我粗略检查可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编制的心理健康测验表。当前门诊心理咨询应用最广的一种是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也叫霍普金斯症状清单,含90个项目,为五级记分。测验表与自评量表方法方便易掌握,是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测定工作,测定结果分四级(常态、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心理前病态)统计,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5)自我调适教育与训练。心理调适的核心是善待压力,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应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承受压力(抗压)的适应能力。自我调适应注重:①合理营养,全面平衡膳食。②适度运动,调节身心。生命在于运动,应坚持运动,特别是健身运动,既可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也可调适心理,预防心理衰老,保持身心健康。③自我心理保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构筑控制亚健康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克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身体基础,做到饮食有度,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
  (6)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活动有多种,如三下乡、社区共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生活,增强社会经验,学会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心理上的自我封闭性,预防与消除亚健康状态。
  (7)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和谐是具有深刻内涵、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强调人的自我身心和谐。在当代和谐观念可以成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价值标准。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应该包括:建立繁荣的校园文化,动态保持校园思想政治环境,花大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建立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综合措施
  首先,要充分认识建立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艰巨的系统工程,对部分已经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学生,亟待建立心理危机、心理行为、人格等干预机制,以便把心理问题消弭在萌芽状态中。
  其次,建立综合干预措施,实行有效的干预:(1)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爱和短程帮助,包括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目前学校的危机干预多数还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亟待积极开展。(2)心理行为干预。开设心理健康课与辅导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班级、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咨询与多种形式的个别辅导,预防过激行为产生。(3)人格干预。加强人格建设,健全人格。人格建设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要求,有效途径是:用科学的理论铸造人格;以高雅文化熏陶人格;以心理咨询服务再现人格,促使学生知识层次高,人格也是高层次。(4)价值干预。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侧重于价值功能的干预。(5)管理干预。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有效的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干预。可启动“健心工程”网站,形成一套长效性的管理机制。通过网络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面谈咨询、专家讲座、心理素质训练等形式为学生扫除心理障碍。(6)网络干预。学校大力开展网络文明的宣传教育,建设校园网站、聊天室,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供交流、讨论、谈心条件。同时规范和过滤网站软件,加强“健心工程”网络管理等手段,可以遏制和干预“恋网综合症”的发生与发展。(7)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使机体能转归健康。
  4.加强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1)心理咨询。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已成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学生要充分认识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咨询的习惯。
  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自身建设,联系实际,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症结,摈弃依赖心理,走出心理亚健康困境,建立独立自信的心理世界。咨询工作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指导的心理辅导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患者中心疗法、完形治疗法、行为疗法、“顺应自然”原则、生物疗法。遵循适时、适度、耐心、热心的原则和关怀的态度给予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