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层面的价值研究

作者:武晋丽




  从理论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然而,就像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的,课程存在五个层次的内涵:理想课程(ideal curriculum)、正式课程(formal courriculum)、感悟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运行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和经验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我们对综合活动的种种美好的期许也都只是处于理想课程以及正式课程的层面,而运行课程和经验课程如何是有待我们考证的。
  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解,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为例,收集了来自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广东、河南、江苏、内蒙古、山东、陕西、贵州等实验区一线教师的近70份课例,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课例,对于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无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为运行层面的课程决定着课程价值实现的程度。本文通过对所收集课例课程实施过程的文本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价值的体现。
  
  一、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
  
  1.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主要围绕一个主题以研究、调查、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时刻变化的真实环境中的活动过程总会存在一些不可知的因素,碰到一些不曾遇到的困难,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想法设法地去寻求解决途径。如学生在《调查网吧》的活动中,面对网吧老板阻拦反对的难题,有学生请爸爸妈妈一起去,假装是给父母拍合影而获得网吧的照片。
  很多学生局限于自己的经历,在一些活动中凭一股冲动,想当然去办事,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容易受到挫折。在《城管叔叔,我也行》的活动中,学生在第一个星期的调查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发出抱怨,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向老师发出求救信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面临“第一次活动就失败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找到城管队,况且他们未必会见我们”的情况下,纷纷想到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可行的办法,如“我妈是区政府的,肯定知道怎样找到城管队”,“我们派代表去,要态度好一些,诚恳一些”,并思考为避免再次失败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在和城管叔叔商量活动的时候,该注意什么”,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帮助,比如实时开展文明礼仪、道德方面的教育。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学生此时的学习也是最有效的。同时,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系统全面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发展。
  2.学生的生活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很多是围绕学生自身的生活而展开的,这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的《节约用水》、《生日,如何过》、《安全自护我能行》、《遇到危险怎么办》、《饮食与健康》等活动都具有这样的价值。就拿《遇到危险怎么办》来看,学生通过模拟在危险的情境下如何获救来形成一种自我救助的意识。如学生在看到有人横穿马路而被车撞倒后,能迅速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并能准确报出出事地点。有学生模拟遇到煤气中毒事件时分别采取了拨打120电话、做人工呼吸等帮助别人的方法,还想到用摔碎东西来引起别人注意来救助自己的自救行为,并考虑到在室内放一些绿色植物来提前预防的方法。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在类似的危险情境中的自我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二、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发展和提高
  
  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比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和空间
  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生经常要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情况,这就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出一定的挑战。因为在活动当中,不是所有的调查、访问对象都能够与学生合作,学生自己在活动计划中也会遇到类似“别人不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为了达到目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各种办法克服困难,比如他们会思考“别人不理我,是不是我们的态度不够好,语言表达不够礼貌”,学会观察人,了解人,进而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从不会与人沟通、不敢与人交流中逐渐发展到令别人乐意接受自己的请求,喜欢与人交往,也体验到良好交流方式和技巧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2.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增强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和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都取自于学生身边的题材,是学生所关心的内容,学生能够从这些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活动中激发起自己关爱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这对于改变当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在“城管叔叔我也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感受城管人员的工作过程,产生了诸如“一定要替城管叔叔减轻负担”,“居民要是都能保护环境,制止不文明行为该多好呀”这样的感慨。
  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更能体会别人劳动的艰辛,懂得尊重并且自觉去维护他人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对于破坏社会秩序、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能够积极制止,予以纠正。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活动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辨别社会行为的好坏,并能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在一些对环境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学生们了解到污染的原因、植物被破坏的事实之后,能够站在全局的立场设想解决的办法,比如让政府颁布法令,向社会发出倡议书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为改善生活状况,发展社会经济和保护社会环境所作的努力。
  三、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发展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它以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开阔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如学生在“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的活动中了解到学校临街,行人、店铺、汽车较多,噪音影响学生学习,所以建议安装噪音过滤器将噪音减小到最低限度来解决这个问题。立交桥下的绿化广场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人们夏日到此散步,但存在蚊虫叮咬这一美中不足的问题,于是希望在每个座椅旁设置能将蚊虫杀死的微波系统,以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些想法都体现了学生大胆思考、不拘一格的创新思想。
  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以“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的研究性学习课例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发挥创新思维,从极其平常的用具当中进行科技制作,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如学生针对人们外出旅游吃带果皮的食物时,由于手边没有垃圾桶很容易随地乱扔果皮的现象,发明了“环保母子塑料袋”,也就是将普通塑料袋沿三分之一处进行缝制,变成大小两个口袋,这样就可以将果皮分开存放,避免乱扔杂物。
  总的来讲,在具体实施层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上体现了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价值,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发展社会交往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方面来看,学生都有很大的变化。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工作中要尽量全面地进行分析、考察,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探讨如何改进。
  
  参考文献
  [1]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靳玉乐.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5(26).
  [4] 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研讨会资料之二(上、下),2002.
  [5] 陈家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教学与管理,2005(29).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