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式学习模式探究

作者:杨 琦




  网络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基本媒介工具,它同时也是一个对学习过程具有巨大效应的教育学习系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习资源由传统的课本、印刷材料扩展到丰富的网络资源,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将网络软硬件资源转化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应用于计算机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当中,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激发、引导、启发下,通过信息的检索、思考、内化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取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资源识别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创新教育得以实现。网络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学习资源由传统的课本、印刷材料扩展到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激发、引导、启发下,通过信息的检索、思考、内化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取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资源识别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创新教育得以实现。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式学习模式的优点
  
  研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以探究学习为核心,体现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育资源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同时,教师也通过教育资源可以把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分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等。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的支持有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生为主。通过校园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一方面可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接受来自其他学校的信息资源。网络上非实时的通讯或在线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甚至一些情感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向教师提出。
  
  二、利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信息海量,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为我们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新武器和新手段。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和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过程。把传统的知识教学观转变为现代发展教学观,把单一的教学形式向个别化教学、协作学习、远程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强调信息社会的资源共享,借助一切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网络教学模式是在任务驱动下明确目标,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地与网上教育资源相结合进行授课,教师应熟悉较多的网站、地址,引导学生在网络实验室、在网络计算机上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同时把形成性的练习与网上的BBS论坛相结合起来,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总结每个单元的学习体会。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系统改进。对网络上的特性数据进行分析,据此对网络教育系统性能进行改进。另外,随着网上交费等服务的展开,系统安全也成为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②站点修改。对所有学生的浏览路径进行搜索,发现其中某些页面的逻辑关联。把一组频繁访问的页面直接链接,以改善网络教育站点结构。③智能化服务。学生如何使用教育网站来进行学习对于网络教育提供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学生行为和所选课程等关系的搜索,发现其中的学生群学习特征和趋势等来进行智能服务,为网络教育提供者提供决策依据。④个性化设计。从单个学生的浏览信息发现学生的兴趣,向每位学生提供符合其兴趣要求的个性化界面。
  
  三、研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根据对研究式学习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式学习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在运用中学习、在探索中创造。具体来讲,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内容。
  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对于基本处于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从事研究活动更要强调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从研究式学习已有的实践看,任何教学环节的展开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学生务必要首先掌握这些知识。
  2.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没有对学科前沿的了解和把握,研究便无从着手,一切研究活动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和实践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分析他人的研究状况,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这样在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可事半功倍,也避免了做无用功。可见,把握前沿也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是研究的捷径;同时,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激发其研究的兴趣。
  3.注意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和桥梁,是研究能力得以形成的关键,在研究式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如果没有学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各种案例或现身说法,诱导学生注重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
  4.注重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体现在运用中学习的思想。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运用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更为重要。知识运用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如果知识不能转化成能力,无法使思维得到训练,则难以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况且知识作为素材还有被遗漏的危险。因此,只有不断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才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为各种学习活动注入研究性内容。如在读书活动中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随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在读完有关内容后及时加以整理,形成系统化的观点,为进一步研究作准备。
  5.努力积极创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不研究创新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将学生思维引向实际问题,在理论探索中力求对客观实际有个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所谓研究创新,就是使理论符合实际,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式学习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学生缺乏研究创新,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习只为考试的观念和做法,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树立“学以致用”、“贵在创新”等现代教学思想,始终将研究创新作为研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实施研究式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研究式学习与基本理论学习的相互关系。在运用研究式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必要的理论讲解与传授。如果忽视了所需的背景知识,则不但影响了学习效果,使这种“研究”只流于形式,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2.教师应实施自身的角色转移。研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讲授者这一角色,转变成为研究式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在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指导研究过程。
  3.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施个性化学习。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研究内容相同,但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诸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注重要实施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安排有难度的课题;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给予帮助和指导;同时可采用搭配分组的方式,将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进行帮带,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最大进步。
  4.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分解,将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阶段的研究课题,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选择。对于不宜实施研究式学习的内容,教师要采用讲授法将这部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确保教学大纲所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