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互动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作者:马建辉 董 辉 史晓静
互动理论(interaction theory)认为语言习得主要基于学习者参与会话的机会,即环境,这个会话是指说话人为了使谈话得以被理解而不断调整其话语使其达到学习者可理解的信息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1978)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al cultural perspective)认为,所有认知能力包括语言的发展都是个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重要的观念是他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即学习者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各种合作和协作,从水平能力更高的参与者(教师或其他学习者)那里得到帮助来获得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家们十分重视ZDP的概念,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积极信息,即学生在某学习阶段遇到障碍时经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可以越过障碍达到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Jm Lantolf等人将此理论扩展并应用到第二语言习得中,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实际上是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或调解(mediation)的过程,它包括专家与新手之间的协商、同伴之间的协商和自我协商。三种协商中最重要的是专家与新手间的协商(即教师或更高一级水平的同伴同学习者之间的会话)。
Michael Long的观点是建立在他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本族语人的谈话的观察的基础上。他同意Krashen的主张,即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他同时更关心这些输入是怎样变得可以理解的。在他看来,学习者所需要的不一定是语言形式的简化,而是同其他学习者互动的机会,互动会导致学习者调整话语直至另一方明白。按照Long,没有哪个初学者习得第二语言是依靠同本族人之间的谈话(在某种程度上,话语未经修饰),事实上,研究表明,本族人在同非本族人进行持续的谈话中,本族人在不断地修饰其言语以便于理解。总结其观点如下:①互动修饰(interact ional modification)会使输入变得可理解。②可理解输入会促进语言习得。这里应明确,修饰过的互动(modifiedinteraction)不总是语言的简化,它也包含详细的阐述、减缓的语速和提供的额外的场景。
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简介
Ellis(1990)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学生所需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适合的输出的机会。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理解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Learning by doing)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任务类型分为真实任务(real task)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
三、互动理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互动活动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习者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接近真实情境的交际活动中感受到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尽量避免仅仅为了学习和巩固某一语言点而设计的那种人为的交际,当语言成为传递学习者感兴趣信息的媒介时就会刺激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互动”教学过程中新输入的内容必须要同学习得到的已有知识相关联,使学习者能够产生联想,将新旧知识结合而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强化长时记忆和使用能力,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2.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结对练习和小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交际的情境中进行语言活动。比如,预定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查找电话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如果学生在语言活动中,逐一模拟生活中人们交际时所要做的事情,他们今后就会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他们掌握的技能和交际所需要的各种语言知识、表达方式等。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一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学生两人一组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画几何图形,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给一组图片标出序号,以及为一个假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学习型任务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尽管学习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也需要表达意见和观点。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没有绝对的界限,课堂上大多数学习活动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
3.可以使学生增加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量。教师们的困惑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保证足够的活动量。Krashen(1985)认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靠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即大量的听与读。而Swain(1985)则提出不仅要有足够的输入,还应该有“可理解的输出”。在课堂上,从老师和其他学习者得到的反馈会使学生去验证假说,进而完善语言系统中的知识,使其朝着目的语方向发展。实际上,当学习者在交际中被驱使产生输出时,由于努力使自己被同伴理解,会迫使他们暂时应付由于语言知识缺乏带来的困境。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或结对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活动,学生的语言活动量得以成倍地增长。
4.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人们有创造语言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就是把学习过的词汇、语法结构、固定用法重新组合,来表达以前没有表达过的意思。在小组完成任务时,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如讨论出一个结论、进行调查、制定一个计划、询问并记录所需要的信息等,他们需要结合使用以前学过的语法、词汇和句型,这就是创造。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蕴涵着一条规则,即互动促使学习者产生更精确、更得体的语言,而更精确、更得体的语言又恰好为其他学习者提供了输入。实践证明,互动会促使学生输出更多的话语,同时获得更多的输入信息,对培养学习者合作学习、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近一步培养自主学习都具有一定价值。
5.一节课中师生互动是否成功要看学生参与的数量(Quantity)和质量(Quality)。学生参与的数量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关,语言能力越强,上课参与的量也越大,而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上课参与的量也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应多鼓励那些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互动,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只要有进步就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培养其兴趣,从而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影响学生参与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教师提供的互动形式有关。研究表明,受教师控制越多的活动,学生参与的质量相对较低;而给学生自由较多的活动,学生参与的质量也相对较高。比如在学生有较多自由的角色表演(Role play)中,学生的表现就较自然,语言也流畅,而且能运用一些交际策略;而在教师主导的讨论中,由于受到限制较多,学生的参与质量就较低,几乎没有机会练习交际策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互动形式的选择。
此外,多媒体技术走进英语课堂,给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它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过程,改变了教学设计及学习的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模拟反馈、个性化和内在感染力等特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优势可帮助教师传递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 Pastsy 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 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 陈琳.外语学科中的辨证法 . 基础英语教学研究,2003(1).
[5] 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86.
[6]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d 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0.
(责任编辑 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