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抑弊扬利的对策

作者:瓦韵青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为文学欣赏教学插上了翱翔的翅膀,清晰的画面、悦耳的音乐、立体的形象、动态的设计、交互的界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无疑,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整个教学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立体、生动、丰富,从而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审美情趣。
  
  一、运用多媒体的益处
  
  作为新生事物,多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口授加板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它一亮相,就体现出许多明显的优势: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在长时间聆听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也就是我们说的走神,但如果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就不容易有困倦感了。多媒体介入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直观、立体、生动、丰富的景象。如在描述某个故事情节时,伴随着一张张插图、一幅幅剧照、一个个影视片段的出现,学生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并由此产生更为丰富的联想,由此激发了学习的热情。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就显得沉闷些。
  2.增大了教学的信息量
  文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好似如虎添翼,异彩纷呈。文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音乐、绘画、建筑、影像、民俗、历史、哲学等因素,单凭老师的“模拟”和学生的“想象”很不容易做到形神兼备、明白晓畅。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它所呈现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益。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几分钟内让学生领略到上下五千年世界文学大师们的风采。尤其在阅读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多媒体更能显示出它那无可替代的优势,老师可以把作品的节选部分投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或是老师边读边讲解,或是学生分角色共同来表演,由于眼前有一个大屏幕,其余的听众也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表演的行列中来,并且起着监督作用,迫使表演者不敢懈怠。这就较好地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独自朗读,学生被动听的单一局面。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板书,教室也没有足够大的空间让老师板书。但是应用多媒体技术,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由于有了多媒体的辅助,课堂上有更充分的时间展示更多的内容:或是一屏屏的选择题,或是多个人物特色之比较,或是不同语言风格的列表对照,或者是用来阐释某种文学风格的图形、艺术字。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也给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提供了更便利、更畅通、更开阔的对话平台。由于信息量加大,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进一步扩大,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相应增加,从而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交流,其角度是多方位的,其频率是高密度的。
  3.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便于截取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画面还可以重新组合、演示,教学中的难点也可以反复重现,而这些设想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实施的。这样,把许多问题放在一个平面上比较分析,更加直观,便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提升了师生的研究意识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研究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是时代精神的展示,老师综合素质的反映。一节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其实就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要想熟练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就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具备图形处理、文字编辑、声音剪辑、动画制作、视频截获、资料下载等能力,并且在音乐、绘画等领域有一定的修养,否则是很难根据课文的内容编排,制作出实用、精美的教学课件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客观上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本身就具有一种示范作用。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学生们逐渐养成自觉上网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知识面也随之得到了拓展。在课外学习中,网络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学习和研究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自觉研究意识也不断地得到了提升。
  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形象直观的效果和网上资料的丰富性对呆板、僵化的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并促使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但是,任何新鲜事物在被接受的初期阶段,都需要一个认识、磨合的过程,多媒体也不例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媒体的应用也为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二、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问题
  
  1.制约了教师的即兴发挥
  多媒体教学也并非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比如说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容易导致缺乏灵活性。由于多媒体课件必须事先准备好,并且课堂上几乎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而无法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理念。
  2.影响了学生对教材的充分理解
  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中,多数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精华部分。或是再现原文的风貌(如外国文学作品),或相关评论之间的比较,或是影视片段等,令人目不暇接,学生仿佛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知识迷宫。而在使用这种新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容易忘我地展示技术本身,不知不觉中被其牵着鼻子走,忽视了课堂内容前后的衔接,不注意引导和调控,从而使学生观看时热热闹闹,反思时如坠雾里云中,难以充分地把握教材的内容。
  3.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能够使学生增加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喜爱上该门学科。由于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随时操作,教师很难离开操作台,这样一来,客观上减少了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进行师生互动的机会,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
  4.误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由于多媒体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所以很多文学课堂难免会借用影视作品。然而,我们知道,影视作品是二度创作,有些内容甚至与原作精神相差很远,如果过多地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文学作品,难免会误导学生对作品本身的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亲近语言文字。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讲授文学课是不能脱离文本的。因此,在用多媒体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5.加大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由于多媒体课件,尤其是文学类课件,需要大量的文字、图片、影视、动画、声音、色彩等资料,无形间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为了使教学课件丰富多彩、生动感人,教师常常要从因特网、书店、影像店等地寻觅素材,然后还要完成大量的文字输入、动画制作、音像剪接等再处理工作。一次课件常常要投入比传统课大十倍、二十倍的时间和精力备课。除了课件的必要准备工作外,教师还必须对课堂的各个环节做好精心设计。可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更高更细。因此,在做每个新的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是要超负荷运转。
  
  三、解决的对策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既让多媒体发挥出它的优势,又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呢?
  针对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种种问题,关键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内容,更不是教学目的。在文学课中,首先是要立足于文学作品去研究分析,然后才考虑结合什么音像资料,有助于唤起学生更加丰富的联想,达到一个情境交融的和谐境界。也就是说:既要主次分明、灵活运用,又要使二者在教学中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现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刚应用于教学的初期阶段可直接参考、借鉴的现成课件的确不多,这就要求我们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要提前安排好备课时间(尤其是利用好寒暑两个假期),做好第一遍必须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思想准备。在好的课件的基础上,日后的教学只需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学的具体要求做适度的调整就行了。精美的课件正是这样,在不断的完善中诞生的。
  至于“制约了教师的即兴发挥”和“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等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怎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就怎样讲授。学生听乏了,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学生兴趣浓厚,不妨乘胜追击,进一步引申出更多的相关话题,让问题更加明朗化……当然,在教学中要想达到这种程度,不但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及时洞察到学生的神情变化、捕捉到教学的最佳时机,还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随心所欲,不让多媒体这个工具牵着鼻子走,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要想解决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关键在于分清主次,即分清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主次,分清长期痛苦和短期辛苦的主次,分清教与学的主次。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现有的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面对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喜与忧,我们应不断地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及时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尽快地完善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热爱多媒体教学的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多媒体这个教学艺术的宠儿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