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体育教学中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丁新兴




  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的创新和内容的优化,核心是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开发。我们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逐步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体育相联系的新体制,这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随着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与未来社会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定义
  体育教学俱乐部定义为: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它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目的是为增强师生体质,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2.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
  (1)把体育教学覆盖到课堂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系统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的价值,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及从事的练习,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坚持体育锻炼,从而使体育教学的作用超越入学阶段,使学生树立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观念,终身受益。
  (2)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由于学生体质、兴趣爱好各有差异,教师或体育骨干在指导中能根据不同要求,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体质弱、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锻炼活动的成功中体验到战胜自我的经历,树立坚持锻炼的自信心。
  (3)保持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把体育俱乐部纳入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既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俱乐部中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通过俱乐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进行引导,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主导作用,保持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造性、综合型人才。
  (4)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能力。交往过程不仅是简单的信息交流,也是情绪交流。通过俱乐部教学使学生广泛接触,取长补短,和谐了人际关系,培养了社交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5)强化教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体育俱乐部形成选项、择师、评教机制。当学生可以自由择师后,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某一项目的专家和权威,而且还要掌握几种体育运动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这就促进了体育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协作意识的形成,提升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
  
  目前我国推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以体育俱乐部代替课外活动组织形式;二是体育教学俱乐部,以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三是课内外一体化,课内俱乐部与课外俱乐部相结合,其中以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占极大多数。而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教学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生自主选课后组成教学班,教师按学年或学期组织教学;二是学生自由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由教师考勤和辅导;三是教师固定时间、地点上课,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
  
  三、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基本条件
  
  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师资是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一方面受基本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促进体育场馆设施的充分利用和建设,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重新调整,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1.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各校都呈现出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多数西部学校也均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了教师的质量和学历层次,注重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青年教师的培养、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但是知识结构上仍然单一,对新兴项目掌握不够及时,学校对经常进行的校间交流或外出学术交流和经常性短期业务培训不够重视且经费投资明显不足。
  2.体育设施及其利用概况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经费明显相对滞后,特别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场地设施明显不够,况且还要安排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所以体育场地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3.体育管理情况
  很多学校体育部还没有意识到对各类材料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资料很不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未能及时地运用于体育工作。体育在少数学校不被管理层重视,多数学校重视不够,往往是形式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说起来重视,做起来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学校的领导层大都没有真正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其理解往往仅赋予体育其使命。有的学校组织机构不健全,形同虚设;有的既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近期要求,体育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至于学生有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则很少过问。
  4.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情况
  教学改革有进展,但思路滞后,进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仍保持在旧的“三基式”教学模式上,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被传统教学思想制约。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对策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教学模式的架构要综合考虑,它不能一促而蹴,也不是简单的模仿,是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并创新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模式。
  1.课程的设置和模式的改革首先在于观念的更新
  体育课能使学生学到体育技术是关键,这为将来实现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思想奠定基础。所以能使学生学习到体育技术就是成功的教学,具体如何实施不能总在体育课程改革上兜圈子,也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俱乐部,而是要在完善原有基础上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特别是教师本身,积极适应从原来的主授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这样的角色转换,要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新兴体育项目及时把握,丰富教学教法,注重区别对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管理层来说要转变观念,重视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切实把握新课标准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优化现有体育课程,增加新形式,完善俱乐部形式,建立新模式”。比如西部一些学校可以根据现有部分场馆实施“课外培训班式”,学生在培训班学习到体育技术,其教学效果完全优于体育教学所达到的要求。
  2.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切合自身实际
  (1)对于设施条件允许的学校,应积极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从单项开始,或者从课外俱乐部形式开始,鼓励学生自己准备球拍等器械,节省资金,慢慢积累经验,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场馆建设,采用多形式教学。(2)对于设施较差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考虑从一些不占用场馆的项目入手,搞单项课内体育俱乐部。比如保健类教学俱乐部(生理、心理健康、推拿按摩、太极等等)。娱乐类,如棋类、体育舞蹈,或者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然后推行开来。(3)临近的学校可以考虑资源互补,互相利用场馆,实行课内外俱乐部项目互补和互选。(4)已经开展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学校可以考虑课内外“分层次”教学法的介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发挥文化优势支撑体育俱乐部教学
  缺少文化支撑可以说是目前学校体育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俱乐部,不能没有自己的俱乐部文化和相对完善的理念。西部历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将是西部学校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成立俱乐部的目的肯定不能局限于汇集一群人单纯地修炼某一项体育技能,更多的还应是将其视为一种载体,宣扬它的理念,传播它的文化,引申出更多技能以外的东西,因此要求俱乐部管理者对俱乐部创办理念有一个清晰的构想。
  结束语
  俱乐部教学,应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俱乐部存在的价值;其次,俱乐部的建设切忌盲目效仿,而应充分结合本校优势和特点,把握其文化特征,寻求文化支撑,构建自己的俱乐部文化,以更好地指导俱乐部的工作。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思想转变。在经济落后、底子薄的状况下,只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寻找有西部特色的体育教育新形式与模式。单一的体育课和俱乐部绝对不是灵丹妙药,每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教育形式和模式。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