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关注课堂交往中的性别不公平
作者:谢慧盈
一、课堂交往、性别、性别不公平
“课堂交往”主要指发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教学交往,包括言语交往和非言语交往。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相互知觉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言语手段主要是用语音、语调、语义等表达的各种口头和书面语言,非言语手段主要有各种姿态、手势、动作、器官、表情。这些手段都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当今课堂中师生间的交往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授受,而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理解掌握大量非亲身经历的经验,把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内容,作为自身心理成熟和发展的必要营养,逐渐形成性别角色意识和行为规范。
“性别”是人的生理上的性以外独立存在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是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为某一特定群体和个体在某一领域、某一活动过程中制定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和社会化定向,以及由此确定的某一群体和个体在社会和群体中所处的适当位置,即个人的身份、地位、职务和相应的行为模式。“性别”不同于“性”。心理学家罗德•昂格尔(1979)认为,只有在特指生理机制时,才使用“性”(sex)一词;而在讨论与人的特征、准则相关的社会、文化和心理方面,以及在讨论那些已经被社会所规定的女性和男性的典型、合理的角色时,则应使用“性别”(gender)这个术语。
“性别不公平”是指不公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特征,以偏向一方面的见解、态度和设想单独地注重某一方面同时避开其他特征。它是对教育公平的反判与对峙,是人类教育公平理想的失衡和缺憾。公平是指公正与平等的交叉,是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其中,公正相对于“偏狭”,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精神,是一种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标准,富含正义之义。平等则相对于不平等,指人们在社会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用于表征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侧重于事实的描述,通过事实描述来回答人们的权利地位或权利的平等与否和程度如何的推断,可以进行数量化的实证性研究。性别公平是性别公正与平等的交叉,是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男女性别的权利与地位在性质或程度方面的平等状况的推断,是人们对于利益分配的价值认识和评价,是性别公正与平等两者的紧密结合体。
最有代表的性别不公平主张是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思想。他认为男女两性从最初就有本质的不同,教育必须有相应的差别。
二、充满性别不公平的课堂交往
教育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女孩在许多方面都优于男孩,在低学段,女孩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孩更好,能力和自信心比男孩更强,担任主要班干部的比例也比男生高。但是,到高中毕业后,她们却比男生更多地表现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感到信心不足。为什么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并未使女孩增强自信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们对自身能力和发展潜能的认识与把握?原因当然非常复杂。但是,我们认为与课堂交往中的性别不公平有密切联系。
1.课堂交往中男生获得更多机会
男女学生在身心各方面确实有差别,但发展权利和机会的获得应该是公平的。直观地衡量课堂交往中的性别公平,最直接地表现为课堂上每一个男女学生都应该得到同样质、量的表现机会和关注。但实际上男生获得的表现和发展机会远多于女生。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课堂上,男孩回答问题的次数远远多于女孩。在不少课堂上,即使男生不主动举手发言,也常常由于不认真听讲被老师点名要求回答问题。如果女生不主动举手发言,则常常被忽视,因为她们安静温顺、不扰乱课堂秩序、不干扰别人、好像很认真听课。女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努力使自己显得文静、矜持而不敢像男生那样不安分地乱嚷。男生的不守规则令女生失去许多表现机会,教师往往坐视女生机会流失,甚至无形中在鼓励男生课堂上这种大胆和无规则。男生在教师的不断的默许甚至鼓励下,在同学中更有威信,渐渐产生优越感和更强的自信心。而那些文静、矜持的女生将会丧失更多发言的机会。伴随着机会丧失而同时失去的是女生的自信心和再发言的勇气。
下面以我们的课堂观察作具体分析。笔者主持的“海南顶岗支教及受训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到海口市某中学的初二课堂所有班级中作相关观察,结果发现不仅教师通过个别提问的方式给予男生更多的发言机会,而且男生还通过抢答、违纪等方式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教师更多的关注。本次课堂观察主要在九门学科的30名教师的课堂上进行,其中执教的男女教师各15人,每人1节课,涉及1940名学生;其中男生1042人,占学生总数的53.7%,女生898人,占46.3%。观察结果统计显示:教师提问学生集体121次,提问学生个人共208次,其中提问男生126人次,占教师提问学生个人的60.6%,提问女生82人次,占39.4%;学生通过发出声音、站立等方式得到发言机会(包括教师向集体提问、学生抢答)的学生人次男生为151,占学生抢答总数的66.8%,女生只有75人次,只占33.2%;教师因为男生违纪而维持课堂纪律共30次,占教师因学生个人违纪而维持纪律总数的88.2%,源于女生的只有4次,只占11.8%。三方面的结果综合显示:该中学13个班级的男生发言和被老师关注比女生多43.4%,去除男女学生比例9.3%的差额外,还多34.1%。
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
查看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教师维持纪律三项统计的卡方值(Chi-Square)和相应的概率(ASY..SIG.)可以发现:除了教师提问的概率0.168大于0.05外,其余两项和三项合计都远远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课堂上学生抢答、教师维持纪律和教师提问次数与性别显著相关。即该中学13个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男生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和程度大大超过女生,得到了比女生更多的发言与表现的机会。
2.教师有意识地更多关注男生
一方面,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使女孩更听话、温顺、乖巧,男孩更叛逆、淘气,表现在课堂上则是男孩更普遍地容易违纪、更让老师操心。男生常常由于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讲话、走神、思维云游在课堂之外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女生常常太安静温顺、不扰乱课堂秩序、不干扰别人让教师省心。为了组织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会有意识地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向活泼、调皮、嘈杂的区域而忽略安静的地方。在这种有形无形的鼓励下,男生更容易违纪而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女生则更安静而教师更少关注她们。如此不断循环,使男生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和被老师关注的程度也大大超过女生。另一方面,由于男孩的生理发育比女孩晚,在低学段,男生在正规课程和活动中表现出比女生更不适应。在早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差异使许多教师认为,应该更多关注男孩的早期教育。所以在课堂上,男孩更多地被教师有意识地当作需要更多关爱的“问题儿童”而备受关注。
还有一种不能忽略的事实:全世界的中小学、幼儿园常常被称为典型的“女性领域”。女教师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在行政权利拥有方面却明显比男士弱,女性更多在男性管理之下。根据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的统计,1991年全美中小学教师中72%是女性,但女性在地方学校董事会中所占比例只有33.7%,在全国公立学校中也只有27.7%是女校长。与此相联系的现象是:学校系统中这种明显的男性为主女性为辅、男性决策女性服从的角色划分上的性别差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性别意识及相关行为的选择与认同。所以在课堂上需要男女合作的小组实验等活动开始分配角色时,学生很容易复制成人的角色划分。而多数教师会默许学生的这种角色分配,有些教师甚至有意无意地按成人角色划分安排小组活动——主要由男生操作、女生打下手。这使男生获得了比女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教育上更加优越的条件。女生在课堂中的低参与和低期望便将极大地降低她们的自信心和再参与的积极性。
性别不公平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消除性别不公平当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构建具有性别公平意识、无性别偏见的课堂教学,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同仁日积月累的长期共同努力。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并正视课堂中的性别不公平现状,并不断克服自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消除那些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勇于挑战自我,在战胜自我中设计性别平等的课堂教学交往方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性别公平意识融入其中,才能真正使男女学生获得平等的表现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