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超越文本: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表征
作者:尚继武 刘 燕
其实,基于学科的独特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应该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首先,语文学科的学习信息来源渠道非常丰富,研究性学习既可以以本学科领域的语言现象为对象,又可以以其他学科领域的语言现象为对象,还可以以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为对象,这决定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更为广阔的开放性。其次,只有在语文学习才将文本所承载、传达的内容和文本的表达方式、表达技巧都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其中掌握语言形式和学会运用语言是关键,这就决定了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文本,必须面向社会生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研究性学习要突破文本的界域。最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追求“真”、“善”为主要目标,研究客观世界、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是这些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而语文学习不仅要追求“真”与“善”,而且要追求“美”——在学习过程获得美的感受、美的体验,形成审美兴趣和审美理想。因此,超越于一般的文本之上,带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享受心灵的愉悦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把“问题为中心”或者“项目为中心”当作自己的唯一模式。
这一切,带来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的、全方位的开放性。(一)信息渠道的开放。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网络信息、影像等资源自不待言,其他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文化活动,甚至博物馆、少年宫、德育基地等文化场所,都能够提供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多样的、具体可感的学习内容和信息素材。可以说,社会生活的信息承载渠道有多宽,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就有多丰富。(二)学习内容的开放。语文研究性学习兼及课内课外,跨越多个学科,涉及学生个体经验和社会公共经验,追求的是对文本知识的加深、拓宽、批判甚至是纠正,并进一步延伸到其他学科的知识经验。(三)学习方式的开放。语文研究性学习从传统的集体接受学习为主的方式转向了个性阅读、相对自由选择伙伴的合作阅读、网络互动式阅读、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等方式,在具体学习策略上强调学生个体学习、组内讨论、集体交流等学习形式,教师的文本阐释指导角色则开始退场,甚至隐到了幕后。(四)教学时空的开放。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这一相对独立、封闭的空间内展开,也可以走出校园,回归家庭,或者转向社会,让学生展开自由的翅膀尽情地在语文天地里翱翔,还能在学生独处时让其反观自己的心灵。
由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既可以走进文本,又可以走进自然和社会,还能够走进心灵深处。学生既可以借助语文研究性学习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养成贴近生活实践的语文能力,还可以交流表达,书写心灵世界。换句话说,超越文本成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实现自己独特学科价值的鲜明个性。从这个意义上看,钟启泉先生提倡的“3E”(即英语词汇的第一个字母都为E的3种活动)——“探究”(Explore)、“交流”(Exchange)、“表达”(Express)[7]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倒是更合适于语文研究性学习。
任何活动都有外显的特征和内隐的特征,语文研究性学习超越文本同样有外在的可见的范围、领域的超越,也有内在的精神、心灵的超越。根据超越文本的途径和方式不同,我们将语文研究性学习超越文本可以分为外超越和内超越两种形式。所谓外超越是指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阅读理解的文本范围的扩展超越出了教材和规定的学习用书的范围,在信息载体上超越教材或者教学用书的文本界域,将阅读视角指向教材、教学用书以外的任何信息载体。以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施大多属于外超越活动,侧重于将课堂以外的信息吸收、接纳进课堂,开阔学生视野,而对内超越关注很少,甚至予以排斥。所谓内超越是指在学生阅读文本后的精神收获和心灵感受中融会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超越了作者的书写意图,也超越了文本自身能够容载的内涵。这种超越才是最本质的、最富有创造意义的超越,也只有这种超越,才能实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创造性理解、创新性收获、个性化表达、主体化评价,才能突破古典心理学学习理论倡导的刺激强化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行为改变的主张,实现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1]因此,超越文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文本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感悟,应该重视并设法引导学生走向更为深刻的心灵历程,实现心灵与作品内涵的交汇和超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想象关联
事物的价值和意义不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而是通过它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和互动体现出来的。“一方面,知识以人的经验为基础。……一方面,知识来自于经验,来自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8]文本的价值实现同样如此。文本不仅与现实世界有广泛而深刻的联系,而且与其他文本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超越文本就需要发掘文本与现实世界、与其他文本之间的丰富多样的联系,在对比、认同中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文世界是充满形象和美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世界。为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站在更开阔的视角高屋建瓴地俯视文本,成为语文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超越文本的特色策略。作为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知觉材料基础上,能够对原有事物表象进行相反新加工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如果引导应用恰当,语文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充满神奇的魅力。在阅读文本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于作者言尽意未尽之处继续前进探求,借助于想象把辽阔的外部世界与文本内部世界联系起来,动态地把握文本生发出新的意义,实现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创意发展或补充文本的空白和悬念;既可以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灵,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也可以带领学生感触社会文化和自然世界体会心灵自由飞翔的喜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