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和谐教育管理理念及其实施途径

作者:冯瑞娜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教育管理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和谐教育管理理念概念的界定
  
  1.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就是对教育主体真善美境界的追求,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教育学家认为,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里都有两种因素影响着教育工作:一类是确定性因素,另一类是非确定性因素。这两类因素的交织就使教育工作出现波动现象。教育工作是复杂多样的又是有针对性的。无论是教育的主体还是教育的对象都是有差异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要满足于简单的一致。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和谐环境下,采用和谐的方式使人得到和谐发展。在和谐教育中如何创造和谐的环境,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手段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管理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
  2.和谐教育管理理念。和谐教育管理就是在由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中,通过理性、民主的决策来营造和谐学校管理氛围,构建和谐的领导关系、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以实现学校教育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从宏观层面上看,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用和谐教育管理理念统领教育全局,制定教育制度,动员人民群众,使各级领导重视教育,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兴办教育。从微观层面上看,不同部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有不同的功能和职责,而且管理过程的任何人和事都不是孤立的,时刻充满着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只有运用和谐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使各方面协调一致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形成教育内部的和谐。
  
  二、和谐教育管理理念的特征
  
  1.体现人性化管理。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实管理的核心是管“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把具有思想、情趣、个性的人当作一般的“物”,“见物不见人”,过分强调制度的严格,势必造成人的创造欲窒息。和谐理念把对人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人性化管理需要处理好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管理的主体都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同时作为管理的客体,都要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因此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尊重教职工个体的合理需求,尊重他们的自主管理。在思想上,制度与情感要结合起来,在手段上,要理解和尊重并用,激励与约束同行,严格与宽松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管理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才能达到管理的高境界。
  2.突出柔性化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以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为前提,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为出发点所实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分权化的管理,它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所谓刚性管理,是指单一的与单向的,缺乏灵活与弹性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方式方法是非强制性的,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主人翁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使人心情舒畅,自觉行动[1]。渗透了和谐教育思想的柔性教育管理,要求对教育客体实行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运用品格、能力、情感等因素进行平等交往和沟通,让被管理者发自内心地信赖与认可。
  3.注重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成分。20世纪80年代初,彼得斯分析了过去管理过分拘泥于理性主义的缺陷,指出那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开发一种带感情色彩的管理即非理性管理[2]。人除去其躯体外,还有各种心理需要,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会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影响管理的整体绩效。而这些心理需要同时又是属于比较隐性的因素,不易被发现,充满了非理性成分。和谐的非理性化教育管理更加注重感情投资,注重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兴趣、情感等,真正做到让其发挥主动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注重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深入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情况“权宜应变”地作出决策;注重个体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和谐完美的管理方式。
  
  三、实施和谐教育管理的主要途径
  
  1.精心设计和谐的教育管理目标。一般认为,目标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范围内,个人,群体或组织以预测为基础,按一定的价值观,对自身行为要争取达到的最终结果所定的标准或规格,教育管理目标是教育管理主体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及其评价标准。目标既可以按时间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也可按类别分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等。我们可从四个层次来理解和谐,促使这些目标合理衔接,相互支撑。一是学校依据教育总目的,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工作目标,并形成目标系统;二是依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计划的相应制度;三是在执行中及时调整执行情况与目标的偏差,以期沿预定目标发展;四是按照目标标准来衡量评价活动的结果,确定工作业绩。学校管理目标朝哪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管理思想的支配,譬如处理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时,和谐的管理观认为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并不相悖,并且只有在教师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整体推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长久生存的必由之路[2]。
  2.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个人影响权。一个管理者除了组织上赋予的职权外,还有一种权力叫个人影响权,它是指管理者个人影响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作风,以及下属的关系等对一所学校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里主要是指个人影响权的发挥。影响管理者个人影响权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人格的力量、才能和学识、资历和背景、情感、领袖魅力等等。管理者为了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权,一方面要使下属真正愿意接受领导并激发工作热情,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让下属充分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另一方面,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下属,教育管理者只有有效发挥了个人影响权,有了威信,才能得到下属的尊重,也有利于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3.着力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一个学校中所有成员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彼此之间信任、理解、相容的关系,是学校内聚的粘合剂,是领导、师生和谐团结的基础保障,因此,学校必须着力营造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领导要正确对待教师,尊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服从领导的正确安排,与领导形成上下一致的合力,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其次,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管理者应该使教师之间转变过强的防御意识,形成合作意识,实现平等沟通,突破求同思维,转变冲突价值。再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感情投资,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崇高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细微的举止言谈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熏最终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造就和谐的人。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管理科学,1998(3).87.
  [2] 李科.和谐管理理念对中小学管理的启示.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7):7-8.
  [3] 梁嵩科.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和谐教育.教育探索,2006.1.
  [4] 陈孝彬,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