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项目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可行途径

作者:曹 梅




  在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样的问题是经常要思考的:如何将教育技术真正在中小学推广普及,提高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如何开展?如何使中小学教育技术人员有事可做,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进而提高他们的地位?如何让学科教师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如何将相关人员协调组织共同开展工作?这些问题似乎不再是技术问题,也不再是教学理念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因此,协调沟通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也可能形成主要的工作障碍,信息化工作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沟通中拖延、消磨而致成效甚微,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斗志也日渐消磨殆尽。因此,学校信息化工作中需要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够调动信息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吸引学科教师参与,支持他们协同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并且有完善的富有激励性的管理机制……笔者以为,项目管理的方法值得推荐。
  项目管理是以系统管理的方法,通过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优化。
  
  一、项目管理应用的途径
  
  1.围绕项目开展工作
  学校管理者可以把学校信息化方面的重大工作立为项目,分解给一个个项目团队去完成。优点至少有三:其一,工作范围清晰,工作容易分解,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具体性增强;其二,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减少资源配置的冲突和矛盾;第三,通过项目将琐碎工作凝聚起来,给参与者带来更多成就感,容易找到工作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项目有以下几方面。
  (1)资源开发。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教育主题网站、教学录像带、视频资料、幻灯投影片等教学资源的制作开发。
  (2)系统开发。包括学校教育网站、整合学习系统、辅助测试系统、教育资源库、视频点播系统以及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开发。
  (3)软硬件系统配置。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软硬件采购,网络规划,施工,应用调试,维护等工作。
  (4)教学设计项目。指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实践和评价,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网络学习、虚拟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效果分析等。
  (5)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负责全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6)教育信息化科学研究。这方面的项目往往和上述其他项目融合在一起,在一些实践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开展行动研究,发现一些规律,获得某些结论,并对实践有所修正。
  (7)学校信息化的其他活动。例如,信息化教学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学生竞赛等。值得一提的是,不断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评价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导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方向,建议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常规项目开展。
  
  2.项目团队的组织方式
  项目管理的组织是项目团队。项目团队一般有核心团队和扩展团队之分,项目团队的组织往往是临时的、柔性的,因此强调协调控制功能。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组作为理所当然的核心团队而存在,学科教师则作为扩展团队存在。不同的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学科教师或者管理人员加入以提供互补技能,因此扩展团队的成员根据项目柔性组织,团队内部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合作随项目而适时调整,其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专业人才在每个项目中要尽量发挥其专业才能,充分承担规划、协调、沟通、控制以及必要的培训、合作学习等工作。
  
  其实,在很多学校中自发成立的“课件工作室”即具有项目团队的雏形,往往由1个或多个信息技术教师发起,吸引有兴趣的学科教师加入,形成一个开发团队,承接各类多媒体课件制作任务。技术优势和学科优势的互补结合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着。这样的优势很明显:(1)核心团队和扩展团队柔性组织,既可以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又可以吸纳学科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来。事实上这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专业发展的机会。在学校项目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在参与学校的各种项目工作的同时,又可能掌管着一个或数个学校项目的进程,教师在不同的项目组织中承担着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角色,这将有利于调动学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利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2)团队运作将带来人们更多的参与、受到更好的培训、更强的合作、更多的组织绩效。信息技术工作者和学科教师分工明确,协调更为流畅,优势互补,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目标管理的方法
  在项目管理方法中,追求项目目标的实现是所有工作的终极指向,因此,目标管理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目标管理,是在一定时期确定目标,再分解目标,落实到各层次,各单元和个人,然后分别实施,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既是项目执行中计划和控制的手段,又是一种激励员工或评价绩效的工具。它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清晰地定义项目目标,围绕目标制定计划,围绕目标配置资源,定下完成项目任务的期限,根据目标对项目执行过程追踪查询,等等。在学校信息化工作中,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一方面通过目标控制将很大程度上避免工作拖沓、质量含糊,目标不清,互相推委等现象,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信息化工作的考核也相对透明,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系统效应
  学校信息化工作往往包括很多零散琐碎的事情,其工作意义和创造性不容易体现,因此也不容易得到注意和认可,而且由少数散兵游勇单干,工作绩效也不太明显。而采取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开展工作,则将发挥“1+1>2”的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通过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人员互补参与,整体推进,有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氛围,项目团队运作,可以形成合力,进行一系列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行动,提高学校信息化整体水平,最终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而这正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终极目标。
  
  二、项目管理应用的前景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以项目团队集合各方力量合力开展学校信息化工作,前景非常乐观。
  项目团队运作,可以协调各学科、各部门进行整体资源规划和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可以促进精品资源和精品项目开发;在目标、规范、时间进度上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很快看到绩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能激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团队;可以为教育技术成果衡量这个向来尴尬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项目团队运作,可以形成合力,进行一系列的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行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在于缺乏一个积极的项目负责人。这样的项目负责人角色可能由学校电教中心主任、教研室负责人、学校信息化分管领导等担任。对于项目经理来说,需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专业技能。譬如,在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能够融合项目管理专业技术于媒体设计、制作和应用过程的管理。这些技术包括: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资源配给、成本预算、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进度追踪、不断评估等一系列方法。目前,项目经理的专业管理技能显然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项目得以成功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在实施广泛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之前建议先培训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朱爱忠.学校管理新视点——项目管理.中小学管理,2004(3).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