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刍议教风、学风与校风的良性互动

作者:吴开杰 李孝华




  学校的校风建设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一所学校要快速健康发展,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抓好校舍、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把校风作为学校的基本建设摆到首要的日程上来。
  
  一、教风与学风的良性互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风是指学校的全体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的一种风气,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方法和效果以及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研究能力等等。它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教师的素养、智慧和风范。
  理论上讲,教风和学风的好坏,决定着一所学校校风的好坏,其中教风又是影响学风和校风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教风建设,乃是培养优良学风和校风,办好一所学校,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大事。
  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主要体现为教和学的一种双向交流互动的态势。自学校诞生以来,教与学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两个基本环节。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教和学不能分成两个独立的过程,它是一种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整体。教师要和学生双向交流,启发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使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同时,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中,让教师不断地了解学生,改进自我,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局面。
  
  二、当前教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职业素养差,自律不够
  有的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不愿意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对学生漠不关心,对教学敷衍塞责,甚至说话粗俗,举止不文雅,不能为人师表。也有部分教师专心考研读博,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啃书本、背英语,全部精力用在奔自己的前途上。他们不可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不可能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一些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应当说目前我国一些学校仍然较普遍地沿袭过去的那种“权威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模式仍占主流。教师缺少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没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使命感、紧迫感,只注重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注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而学生业已习惯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上课做笔记,考前背笔记,60分就“OK”了。由于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3.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过分关注自身的物质享受和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教书育人的职责和对学术的孜孜追求。他们或者重商轻教,将主要精力用于经商、炒股、搞营销,而把本职的工作当搭头,当包袱。备课不认真,上课不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辅导不到位,更不愿意付出大量精力搞枯燥的学术研究。或者重利忘义,教学漫无边际,考前应学生的要求透题、泄题,阅卷胡乱评分,甚至给个别学生随意变更成绩,以谋取私利。或者不安心工作,四处寻找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随时准备跳糟,亦或下海经商。
  
  4.教师质量下降
  目前很多学校引进教师的门槛降低,引进教师不达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下降,而这部分学校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普遍很重,有的教师周学时达20节以上,疲于奔命,于是牺牲了备课和科研,教学水平越来越差。为了减轻工作压力,个别教师随意缩短教学时数,或让学生自学,根本没有完成教学过程。教风的失范,凸显学校教书育人的失责,从根本上说,会深刻影响学校的学风,严重损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优良教风,形成教风学风互动
  
  1.加强师德建设,培育优良教风
  教风建设的关键在于使全体教师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专家,成为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表率,成为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每个教师都能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践履笃行的典范。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培育求真务实、博学多思的良好风尚,杜绝学术腐败。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严重失德行为者,应取消其教师资格,甚至清理出队伍。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是其养成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基础。学生们最敬重的是师德高尚的大师。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修身养性,恪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爱的化身,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以自身的智慧力量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2.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认真践行育人职责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它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职能。育人的主要渠道是教学,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教学工作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科研也是学校的核心职能之一,同时科研还是教学的坚强支撑,是教学拥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教师通过参与科研,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掌握现代科学的新理论,就能将科学研究的新理论引入教学,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广大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潜心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只有教学相长、学研相长,使自己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达到新的高度。这本身就是学校良好教风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教学和科研中,教学才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如果把科研置于教学之上,高于学校的一切工作,那自然不利于学校学风、教风的健康发展。我们赞同无论教学还是科研对现代学校的发展都非常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合理地引导,改变过去那种重科研轻教学的毛病。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学风教风的根本好转,创造更和谐的育人环境。
  
  3.建立教风学风互动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教风的激励措施。教风好坏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有必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要引进名教师,更要采取措施,激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必须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规程,理顺管理机制,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使教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效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师要给予人文关怀,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不断学习的条件,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重点解决好教师的住房条件、工资待遇以及职称晋级等问题,学校工作要一切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另外,还要抓好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形成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学校评教以及社会评教的综合机制,对教师的师德、治学、教风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评价,奖优罚劣,形成强烈的导向性,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是要激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教风的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教师必须认真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风。现代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使学生发挥主动精神,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为此,要重构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使教学过程更加多维化和综合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高效。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授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要传承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撞击学生的知识灵感,引起学生的学习高潮与共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三是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风学风的根本好转。校园文化对于广大师生的思想作风和行为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师德、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艺、令人敬仰的人格力量和干部职工的良好工作作风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形成刻苦、扎实、严谨和善于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
  
  参考文献
  [1] 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8).
  [2] 梁陆新,陈兴邦.高校校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暨南学报,1997(2).
  [3] 赵士兵.抓学风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书育人,2002(8).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