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刍议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者:黄俊官




  一、健康人格的内涵及特点的解读
  
  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心理学家们从各个方面对健康人格的内涵进行了描述,笔者认为,健康人格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健康人格应具有以下特点:(1)能比较客观地认识、接纳自我和外部世界;(2)能够很好地同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和教师交往;(3)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4)能充分发挥潜能;(5)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6)有安全感;(7)喜欢创造;(8)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9)有良好的行为习惯;(10)有自由感。
  
  二、我国儿童常见的人格问题及其成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96年共同组织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存在四大缺陷:(1)较多的独生子女成就需要低,88.4%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倾向;(2)1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3)在个人道德方面:主要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这四个方面较好的人数均未超过半数;(4)6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缺乏内在动力。笔者参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96年共同组织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调查问卷,对五六岁至十三四岁在读的2500名儿童学生(其中生活农村儿童1700名,生活在城区1800名)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发现我国当前儿童人格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胆小怯懦且缺乏意志力
  由于父母对儿童娇宠、溺爱,处处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惟恐稍有不慎造成伤害,造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经不起挫折和困难,往往表现得胆小怯懦。
  
  2.兴趣广泛但缺乏恒心
  儿童普遍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周围事物兴趣广泛,但由于他们没有恒心,因而常常难于专心致志地长时间学习,探究一个新的事物“博”而不专,收获不大。
  
  3.任性固执
  由于家长的百依百顺,对孩子的意见很少反对,时间一长,孩子就变得任性、固执己见难于听取父母、教师和同学的意见。
  
  4.孤僻冷漠
  这一情况在独生子女中中尤为严重,由于独生子女平时无伙伴与之交谈、游戏,又加之在大中城市中的父母大多为双职工,也缺少与孩子交流、娱乐的时间,这使得孩子常常一人呆在家里,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孤僻冷漠的个性。
  
  5.“至高、至尊”的心理倾向
  现代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所体验的是父母们掌上明珠式的珍爱,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由于周围成人的过分夸奖评价,使得孩子自身也沾沾自喜,异乎寻常的娇宠与怜爱,往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享乐的种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6.心理压力重
  家长对孩子倾注全部的希望和重托,父母认为在期望之下能塑造出出类拔萃的神童。但事实绝非如此,正像一根弹簧一样,适当的期望和压力会推进孩子各方面的进步,但过度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只会使孩子担心、烦恼、害怕。
  
  7.习惯不良
  当前儿童行为习惯不良主要表现为: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三、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儿童存在的人格问题,笔者认为应从7个方面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第一,良好的挫折承受力与意志力的培养。第二,持久而专注的兴趣爱好的培养。第三,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培养。第四,良好的交往能力的培养。第五,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三思而后行的品质和习惯的培养。第六,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第七,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精神的培养。
  
  四、培养儿童健康人格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我们反对父母溺爱孩子,但并不反对和排斥父母的爱子之心。父母要把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区别爱抚与溺爱的界限,对子女既要有爱,又要严格要求。
  
  2.坚持教育上的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1)要求家庭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一致;(2)要求家庭与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相一致;(3)要求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以自己心情好坏为转移,教育子女应长期如一。
  
  3.坚持“以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只有在与儿童伙伴的共同交往、游戏活动中,才可能真正理解各种集体生活的原则,培养起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与他人分享、合作等优良品格,儿童真正意义上的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去自我中心化过程”,正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
  
  4.“表率”原则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是子女最早最直接和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年幼子女模仿他们的父母,以父母的形象为榜样,不加区分地予以认可和接受。因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子女的个性形成,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子女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教育,树立一个好家长的形象,以表率的力量感染、教育孩子。
  
  5.“适度”原则
  家长在对孩子要求、爱抚、批评、表扬时都应做到适度,过尤不及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过分的夸奖、表扬会使孩子沾沾自喜、骄狂,过度的批评、责罚会使孩子胆怯、不自信、自卑,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依赖大人、独立性差,过于放任孩子又会使他们变得自由散漫和任性。
  
  五、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途径
  
  1.改善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全面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
  家庭教养方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大致分为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干涉型、放任型等6种形式。民主型家庭是以理解、尊重、鼓励孩子为教育前提的,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因而它是理想而科学的教育方式。与之相反,否定型家庭的家长经常批评、责怪、打骂孩子,对孩子否定多于肯定,使得孩子较少接受到正面的教育引导。干涉型家庭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包括看电视、交友等限制过多,管教过于严厉,使得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制能力。溺爱型、放任型、过分保护型等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社会道德养成,也是致使孩子学习不努力,缺乏独立性,勤劳节俭精神较差的原因。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要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疏导而不压制,做到严有度、教得法。
  
  2.改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
  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老师的权威性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何,常常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学校应该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持积极鼓励态度,这些都是儿童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保证。
  
  3.加强儿童间的友好往来,为儿童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
  整齐划一的单元楼房,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儿童难与外界进行正常的联系。因此,家长必须帮助孩子解除孤独的生活,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因此,家长应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其强烈的自主精神,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4.加强对儿童意志的锻炼,培养顽强的意志
  顽强的意志是人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元素,拥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和自信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打倒。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