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新课程改革中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

作者:马 雪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管理策略。
  
  一、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
  
  1.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规范的内容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的惩戒。规范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同时要监督学生严格遵守。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才能保障有良好的纪律,也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2.制定课堂管理规范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持不懈、自我控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有助于进行有效课堂管理。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1.教师对课堂管理负有主要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管理负有主要责任,教师只有善于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训练、讲解和指点,才能使学生积极而高效的学习知识、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提高自身的才能与修养,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2.教师良好的教学水平有助于课堂管理。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讲授者。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常常和教师水平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那些常出错误、枯燥无味、方法单调的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无从谈起的。相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专心听讲,而且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为进行有效课堂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主动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以及班级课堂的秩序与纪律。
  2.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三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四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五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善于沟通与交流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
  
  1.善于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一方面师生关系良好,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这样就容易把教师的教育要求转变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行动。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可能出现情感障碍,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要求产生否定的心理倾向,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常常是和学习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密相联。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讲课生动,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由喜欢教师而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即所谓的“爱屋及乌”。有的学生并不缺乏学好某门学科的才能,仅仅是由于情感上厌恶某位教师便厌恶他教的课程。
  2.善于沟通与交流有助于进行课堂管理。如果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恰当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不仅会影响其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影响课堂纪律,甚至使课堂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是实现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的有效源泉。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掌握和运用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技能。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等需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倾听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情,以全神贯注和兴趣盎然的神色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二是尽可能从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感受。三是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话。四是将自己的非语言信息和口头释义统一起来,尽可能精确地对你所听到的内容进行释义,并谈谈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另一方面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一是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二是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传达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配合讲课。三是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学生或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遵守纪律,端正行为。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
  
  1.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课堂管理要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协作的氛围。教师应时刻关爱每个学生,给予学生温暖,关心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只有师生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教师不以权威自居,学生以接纳教师为乐,形成这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气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己认清、发现解决问题的障碍,产生想要排除障碍的欲望。二是要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往往容易使学生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影响课堂纪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三是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积极的学习。
  
  六、加强自主管理和自律管理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条件
  
  1.加强自主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归宿。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环境提供的素材、情境、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规范体系。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正是自主管理在教学上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弘扬和提升,教师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督促者和评价者的作用。因此,加强自主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条件。
  2.加强自律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视他律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律,让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势利导,努力使教育变成自我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多作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明确集体奋斗目标,产生集体凝聚力,从而形成班级共识,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自律管理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尊重、理解别人,相互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建立信任宽容的课堂人际关系,从而在相互约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