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文教学中的含蓄否定现象研究

作者:冯学民 王 珍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比如“否定”本来是语言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没有”、“无”等都是表达否定的标志,可实际上,有些表面上不具备否定的标志,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却可以表达否定的意义。我们把这种否定称为“含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语法、语义层面的否定,而是语用层面的否定,因此本文就从语用角度对含蓄否定作一番分析。
  
  一、含蓄否定的类型
  
  从表现形式讲,汉语交际中的含蓄否定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语音形式表达的否定
  在交际中,由于说话人想要达到其一定目的或意图,而特意将语流语调作了调整和变化。由于语流语调发生了变化,其语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达否定的含义。例如:
  A:我们打算请李平做这次活动的评委。
  B:李平——。
  A:你有意见吗?
  B:你还不了解他,他——算了,不说了。
  例中B的两次停顿,将该说的话打住,不再往下讲,表示B对李平做评委持否定意见。
  
  2.词语表达的否定
  交际过程中,一些特定的词语,比如模糊词语、能愿动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表示否定的意义。
  王利发:您别这么说呀!难道咱们就一点盼望也没有了吗?
  崔久峰:难说!很难说!
  例中,模糊词语“难说”就是“不好说”,语义含糊,实际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
  小妞:疯大爷,快起呀,跟我玩!
  四嫂:你敢去玩!快快倒水去,弄完了我好做活!晌午的饭还没辙哪!
  例中,“你敢去玩!”其实就是“你不能去玩!”能愿动词“敢”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了“不能”做某事的意向。
  
  3.句法形式表达的否定
  含蓄否定还可以用反问句等句法形式来表达,这是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例如:
  赵老:丁四呢?
  四嫂:他挖沟去了!
  赵老:好小子!他算有了进步!
  四嫂:有了进步?哼!您等着瞧!他在外面受了累回来,我罪过可大啦!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倒好像他立下汗马功劳,得由我跪接跪送才对!
  例中,四嫂通过反问对赵老的话表示了否定。
  
  4.其他形式表达的否定
  除了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等一些固定格式外,交际中,还经常运用一些其他方式来表达否定。
  第一,转移话题。在表达过程中,由于交际的需要,对发话人的话不予理睬,顾左右而言他,实际是对发话人话语的否定,这就是转移话题。如:
  鲁贵:你先停一停,我再说一句话。
  鲁四凤:(打岔)开饭了,老爷的普洱茶先泡好了没有?
  例中四凤借“开饭了”将话题转移,这是对鲁贵“我再说一句话”的拒绝或否定。
  第二,同义反复。同义反复,即主语和表语是同一词语。这类表达表面上违背了会话原则,不提供任何新的信息,貌似废话,但实质上它蕴藏的含义深刻而又复杂。
  同义反复有时可以表达否定的意思。如:
  周冲:四凤,你不要为这点小事来忧愁,世界大得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
  四凤:唉,女人究竟是女人。
  例中四凤的回答其实是对周冲所说的话的含蓄否定。
  
  二、含蓄否定的使用动机
  
  交际过程中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使用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动机呢?
  哲学家格赖斯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相互合作的,谈话双方都希望达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他认为人们在谈话中应遵守四个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这就是著名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含蓄否定理应受“合作原则”的影响。但实际上,人们在交际中使用时却往往违背这一原则。
  比如,按照合作原则,交际双方的话应该是有关联的,问什么答什么,但含蓄否定往往采用的是所答非所问的方式,因此使用含蓄否定最常见的是对合作原则中“关系准则”的违反。例如:
  画家:我的画怎么样?
  观众:我恐怕没有那个欣赏水平。
  含蓄否定这种拐弯抹角的表达或多或少会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有时甚至会同时违背几种准则。
  既然含蓄否定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是什么动机使语用者敢于冒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之险使用这种表达呢?
  首先,是尊重对方的需要。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要注重礼貌的。反映在言语活动中,就是说话人说话时自己不失礼,对对方有礼貌。因此,在言语活动中,即使自己有正当的理由,也常常不采用正面指责对方、否定对方、拒绝对方的策略,而改用一些较为间接委婉的说法。然而,“否定”这类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不礼貌的,因为不论以什么样的口吻去说话,都是企图否定对方的观点。正因为如此,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二者在会话交际中交替发挥作用。说话人遵守礼貌原则,把一些对听话人来说是不礼貌的话或略去不说或婉转间接地说出来,而含蓄否定表达正是一种能够体现礼貌的言语手段。
  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直接明说而故意拐弯抹角含蓄表达的现象,对于这种语用问题,“礼貌原则”能帮助“合作原则”得出合理的解释。
  其次,是保护自己的需要。
  在社交场合,任何人都不愿失去面子。如果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直截了当地拒绝或否定别人就有可能触犯对方,同时也说明说话人自己不礼貌,这样,听说双方的面子都会受到威胁。所以,语言使用者在顾及别人的同时,也会为自己着想。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所受的教育,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就要尽量使自己所说的话委婉含蓄一些。因此,有人提出了“自我保护原则”,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竭力在语言表达中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持自己的尊严,尽量用“好”的字眼来描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一观点也可以用在含蓄否定的使用上面,很多含蓄否定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尊重对方,更是为了保护自己。
  第三,是得体的需要。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于理解含蓄否定有很大帮助。但是我们发现,违反合作原则的含蓄否定也不都是为了礼貌,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因为在使用含蓄否定时,有些是礼貌的,有些并不礼貌。例如:
  小王:我可以帮你做什么事吗?
  小李:你给我从外面把门带上。
  上例中小李虽然使用的是含蓄否定,但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小王滚蛋”。这里小李既违反了“合作原则”,也丝毫无礼貌可言。
  可见,有时礼貌原则并不能“拯救”合作原则。这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原则,即“得体原则”。“得体原则”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对着特定的人,以最适合的方式说出最合适的话。从交际的根本目的来看,话语得体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能取得最佳交际效果。一般情况下,礼貌的语言都是得体的,而得体的语言不一定都是礼貌的,礼貌地使用语言只是得体地使用语言的一个因素,有时表现出一定的不礼貌反而是得体的,“得体”的覆盖面要比“礼貌”宽。
  总之,交际中使用含蓄否定是礼貌的需要,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是得体的需要。含蓄否定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它的研究能够指导学生的言语交际实践,帮助理解文学作品,同时有助于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交际,特别是对于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来说,理解含蓄否定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
  
  参考文献
  [1]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 索振羽.语用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史尘封,崔建新.汉语语用学新探.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4] 何春燕.语用否定的类型及使用动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5] 史尘封.论语用否定.修辞学习,2004(5).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