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作者:李贞慧 刘国斌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词汇的教学看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词汇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即重视词汇的量,而忽视词汇的质。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的解释必然能体现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关于词汇的文化内涵,国内外学者已有过不少论著。许国璋教授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胡文仲教授的《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邓炎昌、刘润清教授的《语言与文化》等都对词汇的文化内涵作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讨论英汉词汇在所指意义上的同与异,探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一、英汉词汇文化的同与异
  
  1.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E.A.Nida)曾说:“不同语言的人能够互相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世界人类的经历非常相似。实际上,对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共同之处远远大于能使他们分离的不同之处。”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一种交际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词汇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都基本相同。如:英语的“fox”和汉语的“狐狸”都有“狡猾”的含义,英语的“as cunning as a fox”相当于汉语的“像狐狸一样狡猾”;英语的“rose”和汉语的“玫瑰”都象征着爱情;“天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象征高贵和优雅,鸭子象征笨;另外banquet与“宴会”,festival与“节日”等其文化内涵也基本相同。
  
  2.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有代表性。如,在汉语中“龙”是高贵、神圣、伟大、强壮的象征,认为它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自豪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在英语中,“dragon”却表示邪恶,引伸为“凶恶残忍的人”(tierce person)、“狡诈、虚伪的人”(shy or treacherous person),the old dragon已经成为恶魔的代名词。还有一常用词dog,英汉对它的理解差别也很大,在汉语中,“狗”往往为贬义词,如:落水狗、癞皮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均属贬义词。但在英语中,“dog”却可表示褒义词,如:Love me,love my dog...You lucky dog.My old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As faithful as a dog.反映了英美人与狗的密切关系。“猫头鹰”在汉语中象征着不吉利和灾难。汉语中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的说法。但在英语中“owl”却象征着聪明和正直,有“as wise as an owl”的说法。在一些儿童读物中,猫头鹰经常充当裁判的角色。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可以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等;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人们喜欢双数的偶合意义,如:“好事成双”,“四平八稳”, “六六大顺”,“十全十美”。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人们把“十三”和“星期五”都看作不吉利的,认为是大祸临头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竭力回避“十三”这个数字。如门牌号、旅馆房间号、座位号、餐桌号等很少有“十三”号的。而汉语中,这类数字就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在颜色词的内涵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联想和比喻也极其不同。“blue”(蓝色的)一词,英美人常用来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下流的意思如a 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He looks blue”是指“他看上去情绪低落”;“red”(红色的)一词,英美人可以用来表示气愤或犯罪。“see red”表示“发怒”,“red-handed”表示“正在犯罪的”。green(绿)一词的文化联想也与汉语不同,green-eyed嫉妒(“红眼病”而不用red-eyed);green with 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white lie表示不怀恶意的谎言。另外,《圣经》中的Garden of Eden(伊甸园)来指代汉语的“世外桃园”,以as strong as a horse来表示“气壮如牛”,汉语中的“雨后春笋”、“挥金如土”在英语中应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蘑菇)”,“spendmoney like water(水)”。诸如此类的词汇、成语、典故等,都是民族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反映。这说明了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言差异,同时每个语言体系也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语,都可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如果对此不了解,往往不是一筹莫展就是造成误解。
  
  二、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跨文化交际
  
  “语言错误从表层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一错误。这一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这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能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失礼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于他的粗鲁和敌意。”从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可以看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我们仅了解词汇的字面意思,而没有掌握词汇深层的文化内涵,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甚至会造成交际失败。
  
  1.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由于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理解,造成对交际意图的错误理解。如:对“西风”和“west wind”,中国能和英国人就往往产生不同理解。“west wind”在英语中被看作是春风。英国诗人雪莱(P.B.Shelly)在《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中把“west wind”看成“Destroyer and preserver”,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这是因为当西风吹来之时英国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而在我国当西风吹来时已是深秋,树木凋零,天气变冷,因此,“西风”有凄凉、悲惨的含义。再如,在我国大人小孩子过生日穿“生日新衣服”是天经地义,而在美国英语中“birthday suit”则是“一丝不挂”的委婉语。汉语中“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则指情人(情夫或情妇)。汉语中的“自由恋爱”意为不受父母包办干涉的自由式恋爱,而英语中的“free love”则是“泛爱、滥爱”之意,指未经合法结婚的自由同居。
  
  2.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可能造成文化冲突
  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可能会造成交际双方的矛盾,有时甚至会造成交际的失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英语的“individualism”和汉语“个人主义”的理解。“individualism”在美国强调的是个人奋斗、自主、独立的含义,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在中国,“个人主义”则指对个人的自私自利、思想落后等贬义。多年前,我国知名的“白象”电池在国外却销售不出去,其原因却为“white elephant”(白象)是一种被看成神圣的动物,既不能用它来干活又不能杀掉或送人,白白饲养着这样的大象无疑会使富裕一家最终贫困潦倒。因此,“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指“花费高而没用的东西”。这样的电池谁会去买?
  英汉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思、词语的各种搭配及在各种语言规则中的应用,更要了解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把词汇的应用置于文化背景之
  中,这对于我们提高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龙岩师专学报, 1998(3).
  [5] 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