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师生关系的沟通技巧

作者:刘 勇 蒋炳宪 熊 姿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单纯的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的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密切联系的方向转变,这种理念与构想能否真正得到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新课标”实施中的具体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因此,研究师生关系沟通技巧,对实现“新课标”总目标,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课标”实施对师生关系的促进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师生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如随时向教师发问),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师生关系在这种由过去“主—客”体模式逐渐被师生主体间交往的“主—主”模式取代的教育过程中,有效地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但是,师生之间又由于年龄、性别、个性心理和认知及观念上的差异,对某一问题存在理解和行动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沟通技巧,共创师生关系的美好未来。
  
  二、“新课标”的实施与师生关系的沟通技巧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口语与非口语的互动、肢体上的接触均较其他科目频繁且多样化。所以,在有效实施“新课标”中,教师是否掌握师生关系沟通技巧,就成了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1.情感沟通
  师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而不良情绪则对课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新课标”所营造的和谐、平等与互动的育人环境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符合师生双方沟通的意向。
  (1)积极的意愿与教师个人的态度调适。师生沟通必须双方都有积极的意愿,具有善良而诚挚的心,才能发生效果。而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个人态度调适,对双方沟通起着主要作用,其沟通技巧具体体现在:①保持好的心情。②给予爱与关怀。身为教师,通常我们能够很大方地给运动素质好、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的爱,却给运动素质较差及令人头痛的学生极度的注意、挑剔和指责;对于表现平平的学生则把他们放在无需多加照顾的地域。事实上,被爱与被关怀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得到正向的爱与关怀。③保持弹性创造幽默。
  (2)对话与理解。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向被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无视学生的需求与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平等和尊严。“新课标”确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则是使教学这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得以良好存在的前提,理解则是对话活动的终极目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那么教学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没有理解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无法体验他们的想法,从而无法做到平等的交流。试想,当教师以一种想当然的观念从事教学,那么学生只能以一种漠然的、“鸭子听雷”的态度回敬教师,师生互动则只能是海市蜃楼了。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和锻炼,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及练习标准强加给学生。对话作为一种意识所换来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素质,使师生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3)重视学生的感觉和情绪,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良好的互动关系基础,不应只是建立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虽说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但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且互动是以学生的感觉为基础,否则对学生的影响力就很有限。阿伦森认为,人们最喜爱的是那些信仰和利益与自己相同的人;那些有技术、才干和能力的人;那些具有令人愉快或“令人崇拜”的品质,如真诚、善良、坦率的人;那些反过来也喜欢自己的人。这种现象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教师往往喜欢那些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或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学生;学生往往佩服示范动作优美、语言风趣或在某方面吸引自己的教师。因此,和谐关系所代表的意义是学生信任、尊重教师,教师同样热爱学生。
  
  2.信息沟通
  体育教学中的信息沟通是师生双方信息的交流和贯通。沟通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学习及其他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信息。“新课标”实施的目的是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因此,在师生双方对教学内容、体育知识、协作精神、行为观念及其他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误区时,需要进行信息沟通。
  (1)传送与接收信息的技巧。有效的沟通存在于聆听后能解读传送者所想要传达的信息。其正确、清楚的传送信息方法应该是:①尽量使用易懂和亲善的语言及动作。②少用主观判断。③试着接受学生的观点。做个热心的观众,以诚挚的态度,仔细观察学生参与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困扰,适时地给予关怀与指导。④使用有效的专注技巧。如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口语行为。⑤重视自己的感觉,注意传送者的非口语提示。
  (2)行为前后一致。对待学生的体育行为是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昨天可以接受学生的这类行为,到了今天,却因同样的行为而处罚学生,这样前后不一致的态度,给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通常被学生视为恶劣的行径,将会严重破坏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对男生或女生、高技能或低技能的学生,都要求前后一致的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想要立即阻止的,然后,进一步观察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3)爱与平等。所有有效的师生活动只有在爱的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爱”是人与人之间有效交往的前提,没有爱,任何行动都会变得冷漠、呆板、强硬;没有爱,谈不上情感的陶冶、意志的训练,也就谈不上“新课标”目标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更以“爱”为前提,在关怀与被关怀中体验世界,体验生存的意义。
  3.意见沟通
  “新课标”指导下的师生关系交往更加频繁,在课程建设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权。但是,由于年龄、性别、个性心理和认知及观念上的差异,在合作中就会存在意见分歧甚至产生冲突,当师生双方出现矛盾,进入误区时,则需要进行沟通。意见沟通包含产生冲突,意见互通、明了分歧,意见调停三个环节。
  (1)产生冲突。冲突来自于人际互动中,当个人利益及观点不同时就会出现争执情形。冲突虽然会带来关系的威胁,但也提供了调整彼此关系的机会。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运动心境和激情状态,观察自己在与学生合作中,彼此的语言(措辞)、非语言信息(包括肢体动作、音调)、情绪状态,来发现沟通的顺畅及冲突是否正在发生,及时觉察冲突的存在,防患于未然。
  (2)控制情绪,尊重对方,明了分歧。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由于角色之便,而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面对冲突时,提醒自己要以相互尊重的态度维护彼此的面子,不要跟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更不要公开指责学生,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是很不明智的。此时教师需要学习的是掌握自己的情绪,等自己的情绪较平静时再来面对学生;如果当时无法转换现场气氛,也要避免出现伤害性语言或者暴力倾向,而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改变对方的心情,运用延时沟通技巧,采取灵活的形式,再将两人的讨论放在冲突的事件上,明了分歧。面对冲突,需要的是一份彼此尊重差异的心情和寻找两者兼顾的方法。
  (3)意见调停。每一次冲突后的意见调停,都是为彼此遇到的问题提出一暂时性的解决方法,当初步的决定被施行后,双方需要针对处理后的情形作沟通,都应感觉到自己能够自由发表意见,并感觉到自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角色。因此,每一方都有责任尊重他人,听取他人的意见,努力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主动促成一项共同决议,以确定冲突的真正解决。
  不容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标”有效实施的基石。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当前要探讨的重要课题,而学习与培养有效的师生沟通技巧,就成为教师目前的重要工作。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师生的信任感、亲近感,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氛围,消除干扰教师情绪的不利因素,了解学生的情绪反应。师生相处是一门艺术,教师有效地运用沟通技巧后,除了能够创造双赢的关系外,亦可促进师生的成长,当然对学生而言,从教师的身教中,也可学到正确人际相处技巧,促进学生个人的人际关系发展。所以,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标”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