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西方校本管理政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础探究

作者:周建民 侯小波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管理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影响广泛的一项教育政策,最早可追溯到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ACT)的改革[1],后波及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校本管理政策涉及的核心问题是“放权”,但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都先后实施了“放权”的教育政策呢?这仅属于巧合还是有其内在逻辑?同时,这种“放权”的教育政策与同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又是什么关系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国内学界校本管理研究中至今涉猎较少,甚至尚未触及的问题。纵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对校本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特征、理念、模式、原则、机制等学校系统内部问题,并逐渐拓展至对校长负责制等问题的关注。其中,“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的比较研究尤为令人瞩目。有人认为,校长负责制是校本管理这一世界性改革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人认为,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在本质上仍然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一分歧虽与研究视域的差异相关,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对校本管理政策出台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条件的认识有待澄清。
  
  二、校本管理政策同期的主流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是校本管理政策同期许多西方国家或地区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具体包括伦敦学派、现代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产权经济学派等。其中,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是影响最大的学派。
  对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特征的认识,国内存在不同理解。何秉孟概括为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2]程恩富概括为非调控化、个人自由主义、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个人化;[2]何慧刚概括为强调市场的最大化和政府干预的最小化,主张私有化和非调控化,坚持自由贸易为最高原则;[3]于同申概括为把经济自由视为经济学的最高原则,强调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完善性[4];胡代光概括为市场统治,削减公共开支,放松管制,私有化,提倡个人责任[5]。以上表述都包含了何秉孟的观点,因此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基本特征。
  
  三、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校本管理政策的同质性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成为校本管理政策经济学基础的论据有二:一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市场化的阐释,二是两者内容的关联。对教育问题,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主张以私有化和市场化理念管理教育,倡导“放权”。哈耶克说,“在一种政府掌管教育的制度下,所有的小学教育可能逐步受到一个特定集团的理论控制,这集团真正相信他们对那些问题有科学的答案;上述的可能性应足以警告我们把整个教育体系交给中央指导要承担风险。”[6]他说,“不存在用以决定谁该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所谓公平教育的依据,不必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对学生进行选择的惟一途径是竞争和市场过程”。[7]弗里德曼说,“在学校教育中,家长和儿童是消费者,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是生产者。学校教育的集中化意味着教育单位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者的选择能力越来越小,生产者的权力日益增加。”[8]他认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式是“教育凭证”。他说,“应该允许家长在任何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子女的学校使用凭证,而不论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也不论这所学校是坐落在他们居住的地区、城市或州,还是坐落在其他地区、城市或州。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每位家长拥有较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将迫使公立学校通过收取学费而自筹资金;不仅公立学校之间要展开竞争,而且公立学校还要同私立学校展开竞争。”[9]这两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教育的论述,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本原则“竞争——效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表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是校本管理政策的经济学基础。
  在内容上,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与校本管理政策的关联表现为:(1)个人主义取向。有学者在介绍哈耶克经济思想时指出,“他的自由主义以西方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他把这种个人主义归结为‘以人作为人的角度来尊重个人’,即承认人自己的意见和嗜好在自己的领域内是至高无上的,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最充分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意图。”[10]这表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个人主义为取向。同样,校本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与个人主义取向相关。有学者指出,“校本管理强调人没有先天的对工作的厌恶,在适当的条件下,一个人是愿意为由他共享的而不是强加给他的目标服务的。在这种情形下,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寻求承担更多的责任,认为在管理中民主式的参与、职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的改进是对教师和学生重要的激励。校本管理强调人是复杂的和变化的,每个学校的成员有着不同的需要和能力,在管理中应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机会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和施展才能的空间。”[11](2)竞争主义取向。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强调竞争,主张经济单位在市场中自由竞争。有学者指出,以奥地利哈耶克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在经济信息分散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12]同样,基于“放权”的校本管理政策,凸现的也是竞争。美国州长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家长择校的基础理念在于,学校无论公立私立都应到教育市场上去自由地为学生而竞争,而家长则按市场来决定他们的孩子去哪所学校。”[13](3)效率主义取向。哈耶克认为,只有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这种效率取向观点正如有些学者描述的那样,“在具有最大限度的竞争、但没有加以规范的经济中,价格和利润信号就能提高微观经济效率:资源朝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流动……”。[14]同样,校本管理政策也强调效率问题。1990年德克萨斯州参议院立法批准全州实施校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以改善所有学生成绩为目标的校本革新扫清障碍”。[15]
  
  四、几点结论
  
  明确校本管理政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基础,可获以下结论:(1)校本管理政策运用于中国需经本土化历程。如前所述,对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关系问题,学界存在分歧。其实,校本管理主张的“放权”属于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有机部分,依托的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而校长负责制强调的“放权”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达到极致后的一种“反动”。可见,校本管理须经本土化方可适应中国现实。(2)中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选择是凸现政府责任与义务。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主张的是一种“小而能政府”。这既不同于亚当•斯密的“小政府”,也有别于凯恩斯主义的“大政府”,而是以结果或绩效为导向的“评估型政府”。虽说其出发点在于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但其“放权”政策的结果却导致政府对经济、社会等领域控制的减弱。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若按照这种思路进行,那么解决当前最突出的区域发展(尤其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性的责任与义务又该“下放”给谁呢?(3)中国基础教育的首要价值选择是缩小差距、实现公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最为消极后果之一便是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就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及引发的教育公平缺失问题。因此,以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为经济学基础的校本管理政策似乎难以直接为解决好这一矛盾开出适宜“药方”,且还可能加剧、激化这一矛盾。
  
  参考文献
  [1] David T Gamage.校本管理——澳大利亚的经验.叶赋桂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41.
  [2] 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求是杂志,2005(3):38-39.
  [3] 何慧刚.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述评.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20(6):52.
  [4] 于同申.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沉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5):140-141.
  [5] 胡代光.剖析新自由主义及其实施的后果.当代经济研究,2004(2):19.
  [6] 朱新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观点评析.江苏高教,2004(3):4-5.
  [7] 朱新涛.哈耶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观点.中国远程教育,2004(3):77.
  [8] 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胡雪峰,武玉宁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22.
  [9]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1-96.
  [10] 顾速.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哲学动态,1995(3):40.
  [11] 毛亚庆.论校本管理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78-79.
  [12] 王国定,高永征.当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启示.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7(4):20.
  [13] 蒋国华.西方教育市场化:理论、政策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2001(9):61.
  [14] 张晓慧.“新自由主义”论.国际资料信息,2002(10):24.
  [15] 曾雄军,郭巧玲.美国校本管理的基本特征.中小学管理,2002.9:57.(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