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价值多元化社会背景下的日本德育课程改革

作者:杨 宁 曲抒浩




  纵观日本的德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其学校德育作出了很多努力来适应日本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教育目标多样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终审报告,对整个日本教育进行改革,强调学校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有助于幼儿、儿童、学生人格协调地形成,培养能担负起下个世纪重任的身心健康的国民”来展开。
  在总的教育目标方面,日本的德育课程向开放、复杂的方向发展,逐渐迈向丰富、开放的教育,接纳多重观点、问题和解释,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重视差异性,强调个体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知识的持续发展性和个体的解释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存在经验。
  学校道德教育课的具体目标也明确表述为要培养:(1)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的能力;(2)具有国民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丰富的个性,能生存于国际社会,并能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3)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韧不拔之毅力的新一代。文部省通过对《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将这些要求具体分解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每个阶段,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每个不同时期都强调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为:以培养尊重人和社会、敬畏生命的观点作为基础,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坚韧不拔的精神;能为发展民主文明的国家和社会及主动为推进国际社会的和平而作贡献、有主体性的日本人,其中心是“培养适合于21世纪社会生活的道德意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的道德教育内容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关于自身方向的内容;(2)关于和他人的关系;(3)关于和自然以及崇高事物的关系;(4)关于和集体以及社会的关系。
  初中的道德教育目标在《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中有明确的规定:“学校中道德教育要通过整个学校的教育活动来进行,除了道德课外,在别的课时以及特别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加以适当的指导。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必须充分注意到,既要加深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同时又要加深学生对人的生存方式的理解,通过各种丰富有益的活动,培养扎根于学生心灵的道德性。另外,加强学校和家庭以及社区的联系,注意促进培养学生开展道德实践,让他们掌握日常生活中必需的基本生活习惯和理想的人际关系。
  高中是分散在各门课程中来进行的。《高中学校指导要领》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要求是:“高中的道德教育要通过学校整体活动来进行,要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努力进行自我实现,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发育因素,要让他们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已是国家、社会成员之一,培养他们具有与此相应的觉悟。道德教育的目标是遵照《教育基本法》以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精神,为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的日本人而打下基础,这样的日本人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能认真体现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念,能为创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和民主的社会、国家而努力,能主动地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计划与内容多样化
  
  日本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文部省,每年都指定一批有关道德教育研究的样板学校为指定研究学校。教育行政机关布置给指定这些学校研究任务后,还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还要拨给一定的款项,供他们研究使用。各学校的校长、教师就参照这些指定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学校道德教学的年度计划。
  小学道德教育的重点项目为:1.生活有节制,自制、自律;2.讲礼貌、不虚伪;3.为别人着想,亲切、热情;4.遵纪守法、遵守公共道德;5.相互友爱、互相帮助;6.勤奋努力;7.热爱自然。道德教育研究推进委员会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将这些项目具体地分到低、中、高3个阶段,每个阶段重点不同。
  初中三年在道德教育课中占有的地位很重要,文部省要求各初中都要在道德教育上下功夫,在各门学科中都要体现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课要对在学校教学中所开展的道德教育进行协调、补充、深化。初中的道德课教学计划依据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集体责任感、不断反省自我的意识、体谅和尊重他人、坚定的意志、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精神等等。
  日本道德教育计划与内容是比较具体而明确的,每一教学主题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时代特征,教学内容均来源于实际生活,真实感人,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三、道德课以外的道德教育丰富多彩
  
  日本学校中的道德教育,除了在专门的特设道德课时间(高中除外)进行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道德课时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如社会课、生活课以及特别活动和高中的学生指导,虽然没有冠上道德课的名字,但是这些课或活动,无论从其教育目标或从内容来看,其着眼点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情操。
  社会课与道德课的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道德课偏重于理论或伦理的内容,而社会课则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小学从三年级起正式开设社会课,社会课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小学五年级社会课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日本农业、水产业的现状,看到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是如何在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的,让学生就粮食生产支撑着国民生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2)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日本工业的现状,理解从事工业的人们是如何在千方百计地开动脑筋,为提高生产率而日夜奋斗的,让学生就工业生产支撑着国民的生活这一问题进行思考。(3)让学生了解和接触日本的运输通讯产业的现状,了解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的勤奋和努力,就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产业的意义加以思考。(4)让学生用地图及其他资料调查日本国土情况,了解日本土地利用、人口分布、资源分布以及交通网络、自然灾害的情况,理解这些因素与日本居民的生活和产业密切相关,认识到森林资源对保全国土、防止水土流失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特别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是日本中小学校教育课程中最富特色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学校德育课程的深化和补充。特别活动的目的主要是:(1)培养丰富的人性;(2)通过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3)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4)培养自主的、实践的态度和热情;(5)发展自我理解和自我实践的能力。特别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活动、班级指导和学校传统活动。特别活动是把德育内容加以具体化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少年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学生指导是在学校内对学生进行的咨询即指导,基本上是行为上的问题,即日本所说的“非行”(不良行为),而不是精神上的。日本习惯上把未成年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反社会行为”、“非社会行为”和“神经症性问题行为”三种。日本的文部省为防止学校只重智育的偏向,要求每个学校都必须配备专职的学生指导教师,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在高中则建立学生指导部和学生指导委员会。还要求负责学生指导的教师掌握与学生谈话的技巧,积累相应的经验,尽早发现学生中不正常的苗头,防患于未然。负责学生指导的教师或班主任、课外辅导员在实际中除了运用谈话的方法,还经常通过观察、调查、测试、家庭访问、课外辅导活动等方式对学生指导。关心学生的情绪、学习成绩、身体发育状况,针对学生的不健康行为进行矫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理想的生活方式。
  
  四、德育评估要求和方法的多样化
  
  日本道德教育评估的范围和对象十分广泛,学校教育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评估包含的项目有:(1)学校的教育目标;(2)为达成学校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基本方针;(3)各学科的指导;(4)道德教育;(5)特别活动的指导;(6)有特色的教育活动的指导;(7)生活指导;(8)出路指导;(9)年上课天数以及年课时数;(10)学校庆典;(11)健康安全的指导,等等。
  日本课堂道德课评估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德性评估要求的多样化
  (1)道德情感的评估。
  (2)道德判断力的评估。
  (3)道德实践热情和态度的评估。
  (4)道德习惯的评估。
  2.评估方法的多样化
  日本学校德育评估主要采用教育中一般的评估方法,其评估的视角不固定,主要就学生的优点和个性,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和标准。关于学生道德评估的方法有:观察法、面谈法、问卷法、作文法、案例研究法和投射法等等。
  总的来看,日本学校的德育课程在倡导主流价值的基础上,逐渐趋向多元化;倡导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属于全人类的道德原则和共同价值观;强调爱国、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上,鼓励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体的发展。在建设凝聚的国家和社会的同时,倡导个体发展中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