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和改革

作者:贾宗林




  所谓教学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在某种管理思想指导或影响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加以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以保证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展开,教学计划顺利完成,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和教学目的的达致。它是一个动态的、协调的统一体,不同于单纯的教务管理。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实现学校的目标任务而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实施计划、协调和服务等活动,引导和影响学校教职工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目标的过程。在整个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学管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它既要强调工作又要强调人,既要关心组织利益又要关心个人利益,既要坚持理论要求又要侧重具体行动,应当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缺陷
  
  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它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但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也体现出一些弊端,如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和强调“管住”学生,而忽视建设和导向;在教育管理的体制上,存在着关系不顺,机构不健全,甚至被放松削弱的现象;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存在着方法陈旧、途径单一、教育管理无效的现象;在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人心不稳、素质不高的现象。
  
  1.教学管理理念模糊
  科学的学校教学管理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学校教学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科学地指明教学管理前进的方向。当然,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并不就是现实,实现科学的教学管理的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但有了清晰明了的教学管理理念才能指引和鼓舞教育管理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长期以来,不少学校教学管理者教育管理理念落后,运用强制手段多,教育引导少,学校教学管理的“疏导”方针未能得到正确贯彻,学校管理问题的实质并未得到解决,学校教学管理者往往疲于奔命,却只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2.决策存在盲目性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行政管理者的权威性,依据权力意志作出教学决策,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指挥教学人员,忽视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不高,透明度低,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暗箱操作”特点。不仅如此,在决策和计划后,缺乏完善配套的宣传、咨询、反馈、监督和评价机制,从而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
  
  3.教学计划执行具有强制性
  传统教学管理实行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管理,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没有对管理对象特点、要求进行准确和充分的分析和把握,按任务实施管理控制的成份多,按针对性原则开展引导服务的少。
  
  4.评价分析严重形式主义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只是作为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欠科学,信息收集不全面,定性方法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以及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1.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的往往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类比、经验的积累、单向的回忆,以及主观的判断和想象等,缺乏对现代新兴管理方式的运用。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则是要求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运用网络化手段,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建立决策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监控系统等完善的决策体制,使决策和管理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盲目性和经验性。以面向基层、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服务对象为原则,教学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的政策、制度、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尤其是在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力于形成生动、严谨、活泼而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体现。
  
  2.相互建立制衡的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权力失衡,特别体现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思想中,管理者制定,管理对象执行,而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十分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性,允许教师和学生拥有充分的决策和监督权力,而管理者则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倡导师生参与管理,这种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新型权力制衡关系,会大大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在具体的决策制定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多一些理智和建设性,管理者和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
  (1)充分调动教师的教改积极性。不应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模式来规范和束缚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允许并创造机会让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的见解,展现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管理者应该善于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进行评断,善于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对教师在教改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改革的深入主要靠教师,在学校的政策和奖励制度中应该充分体现出来这一点,因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往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甚至远远超出了原有的工作量,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出台一些鼓励教研的制度和政策,充分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应克服教师只教不管的倾向,改变那种认为教学管理只是专职干部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的看法。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也是搞好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广大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具体承担者,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体会最深,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对教师提出的教学管理要求,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认真听取,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2)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核心。学校要为学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兴趣和爱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条件。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和善于竞争,勇于创新,使学生在经受挫折和失败中成长。学校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这个核心而展开,学生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管理和服务能力,在教学管理实施中,要努力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管理为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自觉接受教育,让他们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主体性,区别对待,坚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中自我启发、自我提高。
  
  3.教学管理制度应有一定程度上的柔性体现
  建立一种柔性制度,给予那些经过科学考核具有超常发展潜力的学生一种特别的权利和机会,经历一种认证制度和程序后,学生可以不受现有制度的约束,走一条特殊的发展道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就应该是较高水平的柔性管理。使教学管理制度体现出既严格理解又不整齐划一,即应在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柔性与弹性,从而达到既明确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支持少数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