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干预研究

作者:邢金善




  2000年1月17日,金华四中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砸死了生母,也砸醒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时间,关注青年学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改探索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旧体制碰撞产生的矛盾波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升学压力、就业前途、家庭关系、个人感情等问题无情的摧残着广大青年学子,因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校园暴力、离家出走等问题时有发生。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实践证明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工作和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有意识、系统地对青年学子进行心理辅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干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之一。
  
  一、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选择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1)在校学生36人为实验班,高一(2)30人为对照班。实验前,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专家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检测和鉴定。检测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均无显著差异。其次,向包括实验班、对照班在内的研究对象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108份,收回106份,回收率为98.1%;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2.4%。然后,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由经过培训的体育老师制订和实施实验班教学计划(每周2次必修体育课+2次俱乐部制的课外活动和2次部分学生的运动处方锻炼+早操)和运动处方,对照班按常规的教学计划进行。试验教学分别于2005年9月~2006年2月和2006年3月~2006年7月两个阶段进行。最后,运用SPSS6统计软件对检测、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学校体育涵盖体育课教学、体育俱乐部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双休日野外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健康处方的运用等。在教法和锻炼形式方面,改革现有的教育常规,强调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并与班主任取得配合,共同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有效的干预(见图1)。
  
  
  二、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是良性的
  
  据心理测量表测试结果分析显示。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的差异呈显著状态(P<0.01),尤其是学生的焦虑、孤僻、情绪不稳定等病理现象大有改善,而对照班实验前后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通过实施由心理健康因素有意渗入的新的课程和教法,学校体育表现出对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作用。不同的是对照班实验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虽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没有实验班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的体质增强和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愉悦感和收获感培养,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得不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活动次数的多少对项目影响较大的只有实验班的身体素质和情绪稳定两项。表现为活动次数越多,体育成绩及心理健康越好,其他各项均无显著差异,即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活动次数对项目的影响不具显著差异。实验后,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实验班、对照班在心理适应和实验班的心理健康两项指标上呈现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随活动次数的增多其分值趋于上升,这表明,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多,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从而体现在其适应能力与自信心等心理健康评估指标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进而得到良性的提高。实验班身体素质、情绪稳定两项,在实验后表现出水平有所提高并趋于集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有意渗入,实验后活动次数多少对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对照班影响不明显。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总体水平好于对照班。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在实验前后,虽然在统计意义上活动次数的多少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就数据显示,仍存在有活动次数越多,各项水平越高的趋势。
  
  三、结论与启示
  
  1.学校体育虽然本身具有强健身体的作用,但要想使它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体育教师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满腔热情;教师饱满的情绪、新颖的教法有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有助于学生收获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2.用体育锻炼的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自我锻炼能力,才能使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以后的自我锻炼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3.学校体育是把“双刃剑”,虽然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负效应。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自己的心理必须健康;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自我心理应激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
  4.学生体能的增长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依赖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来实现的,如果仅依靠每周2节体育课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需要课内外、校内外密切配合,确保学生每天有30分钟-1小时的体育锻炼,让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邢金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干预.郑州航空学院学报,2005(3).
  [2] 李佰黍.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黄明教.体育统计与科研量化设计.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5] 管水法等.体育课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6] 王极盛.驱散心理迷雾.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