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深层剖析

作者:李红兵




   目前,考试已经成为现代公民为了生存发展、实现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考试化生存将是这个竞争激烈时代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实行考试制度最早、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每年参加各种考试人数达3000万。高考、自考、研考、律考、会计师和经济师资格考试以及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等全国性考试,为“考试经济”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考试有可能成为一门新兴产业。
  考试舞弊作为考试现象的衍生物,不仅表现于学校考试,而且出现于社会的各类考试,“枪手”屡禁不止,“泄题”层出不穷;不仅盛行于在校考生,而且蔓延于社会各类考试、各色考试人群。其弊端是直接危害社会公平、破坏社会正义、威胁传统道德,并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公众心理的失衡,给社会与个体因失信而带来安全危机及心理焦虑。
  在理论层面上,诚信考试势在必行。但其实践层面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既有对人性侥幸心理的克服,又有虚荣心的作怪,还有对考试舞弊的认识不足、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及社会诚信系统的缺失等多种因素,因此,对考试作弊现象作深层剖析,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作弊,构建诚信考试的良好环境。
  
  一、考试的目的与意义
  
  考试不仅是检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深化教学改革、选拔优秀人才的必要环节。通过考试,能够对教学双向实际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和质量评价,对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竞争作用,使优秀者胜出。同时,考试的导向作用,又能促进考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督促教育的主体对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及考试形式等因素进行深层思考,从而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考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平等竞争”是考试制度的灵魂,“公平、公开和公正”是考试制度的核心。
  
  二、对考试作弊现象的深层剖析
  
  1.从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角度对舞弊行为进行诠释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考试舞弊是场风险与收益的博弈。目前,学校及社会对作弊者的处分大多流于开除学籍、取消成绩、几年内不得参加相关考试等形式,社会对其作弊行为基本忽略,不影响其求职及升迁,相对而言,风险较小。但是,如果应试者通过作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相应的文凭与职位,可以改变其命运与生活,收益较高。风险与收益的极不对称,促使考生作弊屡禁不止。
  从教育学的视角剖析,舞弊是对国家考试制度严肃性、公正性的悍然挑战。目前,虽然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着种种局限,但其仍不失为一种较好地选拔人才、测试水平的有效方式,其公平、公正性已得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的普遍肯定。但作弊者的非正常手段扰乱了择优、公平、公正的基本前提,破坏了考试制度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从社会学的立场评判,作弊是对全社会道德诚信的严峻考验。由于市场经济的诱惑、价值观的迷失以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不力,投机取巧、唯利是图之风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水准,而作弊只是社会失信大背景下流行的一种形式,其直接威协到社会道德诚信的建构。
  
  2.与考试相关要素的剖析
  (1)考试存在作弊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由其题型决定的,稍加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作弊的重灾区多发生在以选择为主的客观题上,这种客观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考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但考题答案的单一性与精确性,为作弊提供了一种激励,就是花费在客观题上的作弊成本大大低于主观题,并且作弊手段的多样化,使作弊的成功率大大增加,这是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潜在原因。
  (2)作弊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职业道德有关。有些教师在考前划范围,下发辅导资料,甚至讲解考试试题;在考试过程中监考不严,管理松懈,甚至为学生放风。这些现象都促使或暗示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
  (3)考试作弊固然与学生的思想素质不高、认识不够、态度不端正及教师的监考不力有关,但完全归结于前者也有失公允。如果从深层次进行思考,教育行政部门也有一定的责任。考试制度的改革,其决策权往往由教育行政部门掌管,考试方法、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的变化与更新虽然由教师实施,但往往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或备案,影响着改革的彻底性与进展。
  (4)在所有因素中,最不能忽视,也不该被忽视的是考试作弊的主体——学生对专业、对学习、对考试的认识。“知识无用论”、“及格万岁”,制约着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与自我努力,而学生诚信意识的薄弱,对社会、对他人责任感的淡漠,是滋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温床;思想是行动的指导,在这些认识不足与侥幸心理的促使下,平时不用功、不努力,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在考场上难免会产生一些想法,作出一些举动,而考试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往往可以使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得逞。
  
  3.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
  (1)教学行政部门对校风、教风、学风的端正。教学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考试的深度研究,要从本质上探求考试存在作弊现象的根源,要从周围关系上挖掘考风与其他相关因素尤其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关系,而不是单纯地头痛医痛、脚痛医脚,不是单纯地把严惩作为唯一解决考试作弊的杀手锏,应把考风建设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教学行政部门要把考风与诚信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应把社会上存在的诚信危机消灭在校园里,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培育一颗真诚的种子。
  (2)教师自主意识的加强与行业风范的肃正。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风的好坏,反映了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是体现教师群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好的考风来自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来自好的教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思想作风、治学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与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使其产生良好的优越感可以安心地工作,社会与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而不被那些没有太多科学依据的形形色色的机读卡所异化。同时,教师更要加强自律意识,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使社会、学校、学生的信任成为一种自主前行的动力。
  (3)对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度思考。考试制度改革包括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题类型、考试时间等的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应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总结提高,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考基础,更要考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对学生考风的端正。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独立地存在,考风也是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孤立地一味强调考风,而应把它与学风、教风、校风、校园文化甚至诚信建设联系起来,应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综合考虑,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来抓。只在考试期间进行宣传,进行狙击建设,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应端正学生对考试的认识,明确作弊是对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社会秩序及诚信体系的破坏与践踏,是令我们全社会为之蒙羞的伤痛。把做人与考试,把诚信与作弊联系起来,把学生对考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5)对免监考考场的试行与推广。与目前严肃考风考纪、严惩考试作弊现象相反,某些高校试行起了免监考制度,这种以诚信为本,互相尊重的理念,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人,应该不自欺,不欺人,应互相尊重,尤其在诚信危机的时代,信任可作为一种可贵的资源,一种宝贵的财富,使学生认识到作弊便如一种偷盗,一种腐败,是个人尊严的丧失,是对自我责任的推卸。免监考制度的试行,可以让学生控制自己的冲动,抵制作弊的诱惑,抑制自身不良习惯的产生。
  考试作弊防治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多方面着手,应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分析,应遵循预防为主、惩治为辅、违必重究的原则,应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对诚信体系的建构进行有效的探索,对其内在的本质渊源进行挖掘,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作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