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教学的生命体验策略建构

作者:刘光明




   体验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源泉,个体生命生活能力的形成、人生观的养成、人格的塑造等都离不开体验源流的浇灌。语文生命体验作为一种从生活情感到审美探究的图景认知思维活动,在动态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消融师生之间固有的矛盾对立,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语文教学生命体验凸显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建构性、实用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在情境创设中,体验过程、体验表述和体验效度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究,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一、体验生活,建构生活技能
  
  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生活世界是学生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课文本是生活世界的反映,一般来说,解读课文也就是解读生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意画图,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化为学生自己的血肉,建构出听说读写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会认知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内容,辩证地看问题和评价事物。此外,我们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可能的生活世界可以定义为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用真情熏陶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的技巧,让学生各自感到每堂课都是在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超越和升华自我生命的价值。这比起教师的“告诉”要深刻得多,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学生也就被扭曲成残缺的生命。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尽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活体验,培养生活技能呢?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多姿多彩。比如春天的清新亮丽的美景;秋天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景致——秋声、秋色、秋叶、秋虫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地打量,用心地体悟。这样一来,他们会心有所动,那些微微的涟漪会激起层层浪花。经过一次次的感受和体验,外物与内心一次又一次地相互碰撞,久而久之,一株垂柳、一汪池水、飘零的落叶、落日的余辉,都会在学生的内心折射出独特的意蕴,生活的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田。二要在课外指导中,感悟生活热点。比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赛事,地震、海啸、抗洪救灾等自然事件,美国攻占伊拉克、中东紧张局势等国内外政治事件,以及像《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三峡工程等经济生活和建设中社会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让他们由被动地听大人们谈论变为主动地关心,通过看报、看电视了解事件,进而产生自我之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敏锐眼光、不浮游于火热生活之外的人。
  
  二、体验情感,建构健全人格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历程,是人格升华的基石。学生在接触外部世界时,对现实存在的种种现象总会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或热爱、厌恶,或愉悦、忧伤,或接纳、排斥。“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文科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体现为师生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它牵引着师生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去体悟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性光辉。语文教学生命体验不同于部分教师的无病呻吟式的“煽情”、“矫情”之举,而是“感于内而形于外”的真情流露,它是师生与文本的倾情对话和亲密接触,是师生对生命本真的追寻,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原生态历练。请看重庆文理学院附中魏春华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真情告白”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对文中的“我”、“小伙伴”、“父亲”想说什么?也想对现实中的我、小伙伴、父亲说点什么?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生1:爸爸,女儿想对您说:“你真是一个好爸爸”。记得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人散步时,被一堵围墙挡住去路,妈妈生怕我受伤,想把我抱下围墙,而爸爸不准妈妈抱我下来,鼓励我自己跳下来。当时,我心里很恨父亲的无动于衷,感觉他一点也不疼我,今天我才感悟到爸爸的良苦用心——原来是培养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掌声)
  生2:小伙伴们,我想对你们说:“面对困难,要勇敢面对。”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怕它,它就越来越长,你勇敢面对它,它就越来越短。(掌声)
  生3:父亲,我想对你说:“我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那样做。”今年上学期,父亲到北京出差,把我一个人独自留在家里三个月,妈妈也生病躺在医院里,还需要奶奶照顾,我自己每天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晚上一个人战战兢兢不敢独自睡,直到奶奶很晚回来才敢上床睡觉,更可气的是你连电话也给我打得很少。当时,内心就别提有多气愤!现在莫顿的故事终于使我明白了父亲你为什么要那样做——原来是有意地锻炼我。(掌声)
  生4:小伙伴们,我想对你们说:“给他人快乐,就等于给自己快乐。”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不少挫折,我们千万不能学莫顿的小伙伴们那样,把他一个人留在山上而不管他,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下山。(掌声)
  ……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由于魏老师的情感诱导有方,孩子们内心的真情被点燃,一句句精彩的回答就如同炼钢炉中沸腾的铁水一样,经过工人师傅的正确提炼、冷却之后,成了不含铁渣的纯钢。此等“寓情于教”的“真情告白”,既激发了孩子们已有的各种生活体验,又陶冶了他们圣洁的情操。这何尝不是一次集体的心灵洗礼?这样的情感体验,何愁学生将来没有健全人格?
  
  三、体验探究,建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生命发展的最大值的唯一求解。探究,作为创新的动力系统,是生命品质发展的“软力量”。语文教学生命体验中的探究是指主体主动参与,体验过程,把握自我发展,享受自信和成功的初步探求研究。体验是个体生命进行探究的实质性保障,学生只有体验探究过程,才会有探究发现的快乐,然后在快乐中汲取生命养料,打下创造精神的底子。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问题来激发创新——晓之以理,诱导“生疑“;创设氛围,激励“敢问”;授之以渔,学会“善问”;探究研讨,体验成功。在分组体验探究时,要尽量避免“单口”唱主角,提倡“群口”谈发现,珍视群体生命的创新发展。请看重庆文理学院附中邓承会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体验探究”教学片段:
  师:假如你是文中“我”的父亲,你会有多少种方法将莫顿救下悬崖?
  生1:我会爬到山上,用绳子把他吊下来(笑声)
  生2:我会叫他跳下来,然后接住他。(大笑)
  生3:我爬上山去,把他抱下来。(掌声)
  生4:我会向消防官兵求救,用吊车把他吊下来。(大笑)
  师:你同意文中莫顿父亲鼓励他自己走下来的做法吗?
  生5:同意,鼓励他自己走下来有好处,我们不能事事依靠别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掌声)
  生6:不同意,莫顿当时还没吃晚饭,肯定饥饿极了,手脚软弱无力,怎么下得来?(掌声)
  生7:不同意,当时天已经黑了,又加上天气比较冷,我觉得父亲这样做有点“冷漠无情”之嫌。(热烈掌声)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希望以后再接再厉。父亲的意图就是想改变莫顿当时胆小的性格,由于他用心良苦,教子有方,造就了一位孤胆英雄——莫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独自驾机闯入敌军老巢,消灭了许多敌人。
  邓老师的诱发引导叩开了学生探究思维的闸门,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褒奖的评价更是撬动了学生生命前行的杠杆,全体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着自信与成功。体验就是从关注人的生命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执著追求生命发展的最大值。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