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三个面向”与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作者:陆志荣




  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思路。“三个”面向实际是面对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向度,国内和国外两个空间领域。“三个面向”为我们从国内和国际,历史、现实和未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定位,为我们如何确保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明了道路。
  
  一、“面向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转型期新情况的内在要求
  
  日益现代化的社会环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工作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世界潮流,把握时代要求,从观念、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从观念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呼唤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开发,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树立尊重人、理解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教育对象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彰显提供理论支撑。
  从内容上,要大力倡导顺应世界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思想和现代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和倡导自立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培育符合现代要求的健全人格;激励人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加快现代化建设,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自我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人们加强改革开放意识,立足自身发展,着眼世界潮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和技术,力争把“入世”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减低到最小值,最大限度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机会用好用够。
  在方式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和传媒技术的发展,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提高自己。要充分利用形象、快捷、传播面广的大众传媒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使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更加贴近各个层次的工作对象的需要;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建立能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反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渠道和网络。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设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通过因特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通过互联网这一新的载体,使大容量的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迅速传播,并通过沟通与配合,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形成网络宣传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能力。
  
  二、“面向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
  
  随着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更加频繁、深入,随着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日益激烈的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急剧的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全球化和加入WTO所带来的人们思想意识、观念领域内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面向世界”,“睁开眼睛看世界”,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前提下,不失时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富有实效的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世界”,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放眼世界,探索解决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所共生的人们思想观念层面上的新问题;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开放的姿态,以改革的精神,善于吐故纳新,人为我用,洋为中用,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出的历史规律,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时代本质,积极主动地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新渠道;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面向世界”与立足我国国情的矛盾关系。面向世界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心理状态和心理接受能力与习惯风俗,否则不仅违背“面向世界”的良好初衷,而且会使人民大众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处于一种彷徨、无所归依的混乱状态。
  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向世界的同时,必须突出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面向未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未来,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立足现实为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四有”合格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为抢占未来领域战略制高点服务;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理论的导向功能和预测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就要求全社会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门科学,尽快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转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一门科学,自觉地对其基本概念、范畴、原理、规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并用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改变被动盲目的不良工作状态和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不佳工作效果。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环境更加变动不居,不确定性更为突出。不确定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立足现实,更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对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产生的对人的影响提出前瞻性的预见,未雨绸缪地做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培育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形成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的能力,为教育对象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把握主动权、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三个面向”,才能避免教育“孤岛”效应,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孤岛效应”是一个可以被普遍应用的比喻性术语。当一个所指事物或系统与其相关的条件或环境脱节,从而被孤立起来以后,就如同大海里的一个孤岛一样。孤岛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空间上与相应的外部环境割裂开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物理空间中的“孤岛现象”;其二,在时间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历史和未来割裂开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纵向上的“孤岛现象”;其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功能上与其他社会要素割裂开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的“孤岛效应”。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孤岛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孤岛效应”的社会根源;从主观上讲,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社会关系认识的偏差,是其认识根源。思想政治教育“孤岛效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其应有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要确保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这种“孤岛效应”。而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孤岛效应”,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面向”。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价值取向,才能自觉克服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烙印;只有放眼世界,以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学习借鉴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只有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睿智和眼光科学预见未来,才能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孤岛效应”的认识根源。
  社会转型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选择的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逃避或消极应对,理智的选择是优化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能否发挥之间的关联性,日益紧密。因此,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应时代变迁,紧扣教育环境,遵循“三个面向”这个富于时代特色的教育规律,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创设载体,进一步改进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人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改造环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总而言之,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适应形势变化,坚持“三个面向”基本理念,与时俱进地做到既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观念、内容、方式的现代化;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既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于未来情形的预测,牢牢把握主动权,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真正发挥“生命线”作用,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本刊略)(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