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通识教育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
作者:曹 勤
一、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通识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应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作准备。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最早提出了“通识教育”一词。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专门研究通识教育的委员会发表了著名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该报告提出应该通过通识教育精神帮助人“有效地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适切的判断并区别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识教育目标是赋予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科知识、能力、思考、信念、修养等的教育,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通识教育在欧美教育界都受到极大重视,得到广泛开展。有学者认为,欧美“开展通识教育大体上有两种思路: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及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的理念。美国和英国分别是此两种思路的典型”。解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受前苏联教育体制影响,我国教育实施的是专才教育。从八十年代至今,通识教育经历了从逐步重新受到人们重视到目前盛行的历程。著名学者李曼丽认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可以译成普通教育或文化素质教育,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是科学、人文、艺术全面素质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语被视为是一门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课程。学习英语似乎就只是为了学习词汇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如今,很多英语教师都意识到如果学生只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会产生许多问题。实际上,英语的教学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外,还涉及到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等各方面。这些方面内容与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是相契合的。
二、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笔者认为,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通识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方式。通识教育的目标已涵盖英语教学的目标。
其次,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很多学校普遍选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而这种方式已被证明行之有效。我国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撰文呼吁借鉴英国实施通识教育的方式。
第三,英语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新教学模式也使得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具有可行性。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采用这种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后,由于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词汇及词汇用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第四,英语教师可以以英语改革配套教材为依托,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新的英语教材都由传统纸质课本和立体化教学软件两部分构成,其设计都遵循了有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教材选题广泛,主题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并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几乎每个单元都有教学内容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不应当定位在单纯教授语言知识以便让学生通过各种考试上,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冀生.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教育发展研究.2002(3).
[2] 王春春.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探索——以北京大学为例.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3] 杨春梅.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现代教育科学.2004(4).
[4] 许敖敖主编.南京大学办学理念与治校方略.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与教务处编印,1999.
[5]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36-37.
[6]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 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江苏高教,2005(4).
[8] 林清江.英国教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113.
[9] 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0-22.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