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语文课堂也要学会放弃

作者:周 艳




  语文课堂是社会生活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演什么,不该演什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在他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里,盛赞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一、放弃繁冗步骤,洗练教学节奏
  
  为什么我们教学时常会出现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把握住教学的实质、主流,把一些无足轻重的内容大讲特讲,造成问题复杂化,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有专家对新课程提出了“洗课”这一概念。其内涵在于教育效益体现在时间的利用、精讲内容的确定和练习的选用等诸多方面。面对容量多、课时紧张的新课程教学,要经营好短暂的45分钟(甚至40分钟),需要我们将冗杂知识点进行梳理,除去繁杂的程序,将各个教学步骤进行压缩,将教学的时间进行压缩,将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严格控制,去掉不必要的动作,提高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维和实践以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如何学会概括、归纳和总结;如何对知识系统梳理和总结,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雕细刻。一节课的重难点,该讲的要充实丰满,游刃有余,该略的要言简意赅,甚至大刀阔斧。把握时间节奏,巧妙安排讲练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时间分配,以保证实现授课的主要目标,提高教学效律。
  留白艺术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在书画篆刻、文学作品、园林建筑等领域中有具体体现。用到教学上,就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去细心品味,去合作探索,去认真思索。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愤”和“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空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放弃无效方式,优化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学生学得辛苦且无收获,或是教师教得很辛苦但学生不想学,这种无效或低效的运转引来了各界对语文教学的强烈抨击。语文教师要特别具有反思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注重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应用,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上有所扬弃,进行有效教学,即让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
  
  1.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切实研究新课程下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重学会为重会学,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的发展和能力不是光靠教师“讲”出来的,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起来、思起来、练起来,真正克服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不良教学行为。通过问题式、案例式等有效模式形成师生双向互动、合作探究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2.务实课堂教学目标
  现在有些新课改,追求表面上的形式多样,热热闹闹,实际上教师该讲的没讲,该练的不练,基本知识落实不够。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有序地储存知识,更要科学引导他们灵活迁移知识。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从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对基本技能的形成提出明确要求。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让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着重教之以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目前我们所提倡的探索学习与发现学习基本相同,探索学习对促发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作用无疑是明显的。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发展。但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结构,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探究”固然重要,但“告诉”也必不可少,有些教学内容无法靠学生去发现,教师完全有责任直接告诉学生。
  
  4.优化能力培养
  学生能力的标准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方法,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三、放弃空洞说教,留足探索空间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教师应将语文课同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这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避免课堂的空洞说教,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索空间。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语文课堂应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创造出新的知识。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提高来展开,要利用课堂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拓展。
  语文教师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好自己的课堂,只有用经营的理念来经营课堂,才会考虑到课堂的支出与回报,才会有别出心裁的高效取舍,才会精彩不断,从而确保课堂效益最大化。假如讲读完《祝福》后,启发学生:“不幸的祥林嫂,已淡出鲁镇的生活,淡出我们的生活,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对此,你不想对她说几句话吗?”这样的课堂,有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的、有层次的、有实效性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种读与写有机结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的精神,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巧妙提高。
  语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教参,要以一种大的胸襟,借助“留白”的艺术,才有充分的时空自由。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思维过程才能够充分展现,才能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教师关心的不应该是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最关心的应该是学会了多少获取成功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大胆删去过去那些围绕文章内容方面的问题和机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题目,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验能力。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各个环节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重点突出又能兼顾其他,体现教学的层次性。语文教师要用心经营好自己的课堂,大度放弃也是一种美。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