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探索
作者:牛 斌 白殿海
一、科学规划是前提
要加速标准化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必须有一个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建设规划,这是前提。有了规划,就有了目标,就能够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避免盲目性。使用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作用。因此,我们以着眼未来、面对现实、长短结合、统筹兼顾为宗旨,根据不同时期的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三年或五年建设规划,并制定配套年度实施计划。目前我们涉农专业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制定了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以此《规划》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面力量,在建设好实验室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二、改革体制是关键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关键。我们的做法首先是合并实验室,改革过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来规模小、效益低、重复分散的38个实验室合并为16个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实验室。其次是变过去的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为校、系二级管理的新体制,并确定实验室为科级机构,实行主任负责制,任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实验室主任。通过合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室房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也很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第三是统筹安徘,突出重点,合理使用经费。如何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这是实验经费管理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在办学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安排经费预算时,首先保证的是设备费和实验实习费。为了用好这些经费,对设备费贯彻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实行分权管理,即校级提留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全校共用实验室,再下达新上专业和其他需要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其余分配到各系,由系主任掌握。这样,在基本满足一般需要的前提下,集中经费,分期分批建设了如微机室、中心实验室等一部分重点实验室。对于实验费,实行代金券管理,并加强了与之配套的计划管理,保证了实验经费的均衡有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过去的盲目、浪费等问题。第四是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了保证仪器的采购质量,我们采取对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认真把关、层层负责的办法。凡产地、型号和质量不清楚的不批,重复购置的不批,旧有仪器还能使用或经修复能使用的不批。对于计划外购置、计划不合理、选型不当或未发挥效益的追查责任。此外,还注重抓仪器设备的验收、维护、维修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完善制度是保证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根本保证。首先,学校根据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修订了《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管理条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条例》、《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切实严格执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次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管理水平,因此,我们极为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采取诸如职业道德培训、业务培训、随堂听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一支满足需要结构的实验技术队伍正在形成。
四、研制标准是目标
研制标准化实验室的标准是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目标。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涉农专业实验室的任务以及实验室评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制了我校涉农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标准,要求所有实验室按照此标准建设标准化实验室。(见附表)
五、优化职能是目的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建设标准化实验室也必须以优化三项职能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我们在抓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始终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力争多开设实验,开高水平的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一是制定、完善实验课教学大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在分析研究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基础上,制定各实验课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基本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技能培养项目。二是制定课程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要求。有实验课的课程都要按照统一格式制定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要求,并以此来训练和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三是增设实验项目,更新实验内容。根据各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形势下对学生应具备技能的新要求,修订、补充、完善各实验指导教材。依据学校的条件,及时引入新成果、新技术,舍弃陈旧的实验内容。在新开的或更新的实验中,重点是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是改进实验教学手段。一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由于经费短缺,我们不等、不靠,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发挥教师的技术优势,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虽然不如新仪器的性能,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仪器设备,提高了实验效果。另一方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自制部分实验课的系列教学片,引入课堂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今年,学校为高职高专教育设置了六个多媒体教室,广大教师纷纷设计课件,积极参加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五是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更新实验内容和改进实验手段的同时,我们大力倡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近几年中,共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八十余种。如呼吸实验、同养实验、静脉注射等方法的改进,克服了过去实验结果不易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弊病,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按照课程的性质,对部分专业课实行模拟工厂化实验,如孵化实验搬进实验室。在孵化期间,学生可随时进行观察、操作。如有的作物类、加工类实验走出实验室,移至田间、食品厂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实行“积累评分”的办法,从实验态度到实验考勤、实验提问、操作技能、结果分析、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七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2.加强实验课教学研究与改革
实验课的系统改革,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此,我们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的方法。在全校一百多门实验课中,分别在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了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满足了改革与实践的需要。如动物生理学的教师进行的肾上腺素解救小白鼠、兔、鸡胰岛素中毒的实验研究,经过利用不同动物进行的上百次试验证明,以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此项实验难以取得理想结果,通过不断探索,提出了新的观点,找出了该实验的正确设计与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得到有关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几年,发表实验研究论文百余篇,一项实验课系统研究与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努力为科研服务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为科研服务是实验室的重要职能。这些年来,学校的大多数实验室都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如我校承担的“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张北试区、农牧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技术体系研究”课题、“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农牧业综合发展研究”课题,朱元照教授的“冀育自别雌雄蛋鸡快慢羽系”课题,杨正教授的“塞北兔研究”课题等,均在实验室进行初试和中试。学校的60多项省部级科研获奖项目中,多数成果的取得都倾注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体现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实验室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实验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
4.积极为社会服务
近几年来,我校的实验室除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外,还充分发挥了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首先我校的实验室可以承担绝大部分农业应用型科研课题的初试、中试实验。其次我校大多数实验室还向社会开放,广大农民可以到我校的实验室进行技术咨询、生化测定、植物病虫害诊断、动物疾病诊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