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以发展文字技术促进教育经验的转型

作者:褚广慧 黄海燕




  教育的理念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教育经验的交流和推广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了适应更加开放的教师教育新体系,除教师教育上继续保持优势外,要不断挖掘其潜力,这一方面需要加快交叉学科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信息科学上的突出作用,为教育经验交流设立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发展综合性学科创造了学科环境。很多教师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教育经验,这需要不断地加强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的开发,将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伴随着上海师范教育结构的调整,我们认识到,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础,在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连接,通过教师教育的合作达到对教师终身教育。
  
  一、对加强教师经验交流的关注
  
  一般来讲,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较好的学校,或多或少地聚集了一些比较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如何帮助教师将个人的经验得以发展,将会对学校有着特殊的意义。
  1.有关教师在执教阶段的关注,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班的同学爱学习英语,对这个班的同学来说,他们有个好的老师,老师的经验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开发,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带动一个学校的语言能力的开发,进而发展到一个地区,但是教育的意义不只如此,教育的领域还应该更加广泛。构建主义的教育思想中提到要利用图书和著作来的传播和研究教学理念。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具有服务和创新意义。
  2.在中小学的教师中积累的教育经验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凡是没有做出理性概括的,往往只是开了花不结果,不能立起来,成为可以分享的教育成果。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一些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之一就是教育经验的缺失造成的,个体教育经验总是产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之中,它需要不断的交流、积累、完善和扩展,鼓励教师以文字、音像图书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分享他人的教育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改进并发展教学,这需要一个基本桥梁来连接起来。
  3.是对教育个体的依附性,也就是说,教育经验是靠教师个体自身积累起来的,一个教师的离开可能会对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造成一定的损失。比如,曾报道一所中学的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患了癌症,引起整个学校以至整个地区的震动,因为他的数学教学总是别具匠心,桃李满天下,可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的离去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损失,而是经验的终结。由于他常年忙于教学,而没有停下来总结,保留下他的经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这不得不令我们惋惜。所以,教学经验就是教师的财富,它需要教师在不断的交流中得到发展,因此,鼓励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发展他们的经验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经验的表达和分享甚至比教育经验本身更加重要,因为它使教育经验不断增值和扩容。
  
  二、图书、文字成为分享教育经验的主要途径
  
  1.图书、文字的交流一直是获取经验的一种手段,因为这是一种最直接的、长久的对话形式。它的实质意义在于对于交流双方的相互理解,能够有效地促进交流对象的深入反思。
  对于具有经验的教师来言,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能够较为平等地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否则,教师个人的声音可能会被历史、权威的话语所淹没,这意味着教师本身的思考和个性的消失,在反思中,一片茫然,不知所为,也不知为了什么。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进来时,交流才成为一种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形成一种思想的流动。一旦离开了平等的交流,分享教育经验的可能性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这种以文字交流作为一种概念化与叙事化方式,是适于教育经验交流的方式,它加深和促进了交流发展的意义。
  2.教师文化构建的平台在于生成的环境。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适应性要与新的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相协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阅读。这种形式在于不断的学习,也可以说与历史的对话。因为图书是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经验,所有的经验理论其意义都在于转化为文本,教师在实践中的教学的意义也在于阅读,教师或教育管理者在阅读中“理解”了多少,教育理论“在这里”就发生多大的意义。教师在阅读当中,一方面,教师的教育经验在理论的阅读当中不断地显现,教育的经验起着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阅读可以使教育理念具体化,不断验证、丰富和超越自我,加深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个体的经验概念化,从而以文字的形式得以传播。
  (2)从实践中产生个人理论。教师的经验是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和理论,如面对课堂上的教学是多层次的、复杂的一系列的活动,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相比,常富有积极的教育应对的策略,这是新教师无法获得的,它源于老教师多年实践所获得的个人理论。传统教育教师对个人理论的学习与总结重视不够,多采用听课和简单的口耳相传,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从而延缓了经验交流的进程。
  (3)保存记录,反思成长,提升教育理念 以下是一个小学教师15年工作经历中的几个关键事件:
  时间:工作第2年。
  经验:在一个主题下来设计教学模式,综合考虑所教班级的情况,多与学生交流。
  时间:工作第11年。
  经验:外籍教师的授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主题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本身,让学生参与其中,创设主题环境教学,并尝试一问一答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时间:工作第12年。
  经验:方案教学。教学不再是课堂本身,让学生独立地表达自己、让我从课本的模式中感悟出来,在教育上开始啃自己认为最枯燥的教育理论,走出自己的世界,自信地与教育专家交谈,分享经验。
  虽然教师传授知识是重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教师通过记录的形式来反思是多么必要,在记录中保存下所获得的经验,对其个人来讲是知识的来源,对社会来说也是贡献,它促使了教师文化的发展。
  
  三、在“对话”交流中完成教学经验的转型
  
  在课堂教学领域,我们也把教学的过程当作一种交流,是教学的目的,也是经验生成的手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互动,同时也是教学经验与文本的实践“交流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个体化的经验理解或解读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交流中思考,除了要倾听、理解他人的心声,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构建新的属于个体的知识和经验。
  课程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到理解、呼唤教师由“技术熟练者”向“反思型理论实践者”的角色的转变,无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教育现场中通过种种实践与体验而形成的,不是来自于公共领域的,教师要利用图书、文字把个人的教育理念公开化,使其成为公开、自觉的学习过程。
  这种类型的转变,不只是把拥有者的知识收集、储存并转化,由个体的经验变成团队组织的成功,通过分享其他教师个人的经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有效地建构与管理自己的专业知识。
  过去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继续教育上,忽略了教师个人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对知识的反思和梳理,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教育改革中,要避免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及时记录下教师成长历程,利用好图书的资源,完成知识管理向教师个人理论的转向,用图书、文字的优势传播教师文化,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真正建立个人理论管理和交流的平台,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张正之.发展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与培养.全球教育展望,2004(8).
  [3] 王斌华.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吴刚平.教育经验的意义及其表达与分享.全球教育展望,2004(8).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