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作者:杨金玲




  按教学方式进行划分,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接受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国家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课程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来要求,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它需要我们积极地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与条件,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关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辩证地看待与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至于将探究式教学神化或泛化,使我们不至于把教育改革从一个极端推至另一个极端。
  
  一、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由于多种原因,人们在理解和实施探究式教学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是对探究的泛化,即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学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例如:给一个从目的到内容再到方法步骤,甚至连表格都已经画好了的实验活动设计冠以探究的名称。另一方面是对探究的神化,即把问题的提出、证据收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解释的形成以及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全部由学生自主发现,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才归为探究,这两种理解都是背离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意义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它是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收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保持一致,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为: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选用适当的方法,如实物、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有关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驱力。
  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首先展示室内栽培的朝向光源方向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让学生认真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和生长条件,引导学生提出“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植物向光性与胚芽鞘哪个部位有关”、“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植物明显生长的部位又在哪里”等问题。
  2.引导思维,提出假设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对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
  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假设。往往不同组的学生提出的假设不同,如有些学生认为植物的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而另有学生认为弯曲生长的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因而植物的向光性应与尖端下面的一段有关。
  3.收集资料或实验探究
  在学生提出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围绕猜想假设,组织学生积极地收集资料进行推理或者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获得思维的最佳方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可行的研究方案。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的实验不仅要有科学性,还要有可行性,对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案及提出的预期结果,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中,课前学生分组完成实验:(1)玉米幼苗种在暗处,玉米幼苗用单侧光照射;(2)切掉胚芽鞘尖端,幼苗用单侧光照射;(3)尖端套上“锡帽”,幼苗用单侧光照射,尖端下部套“锡裙”,幼苗用单侧光照射;(4)切掉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一侧,切掉尖端,未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一侧。
  4.得出结论,迁移应用
  在完成资料分析或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科学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例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中,学生完成各组实验后,分析总结得出结论:(1)玉米幼苗具有向光性;(2)玉米幼苗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4)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生长素),运输到下部,促进了下部的明显生长。然后在讲解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时,首先出示顶端优势的现象,然后让学生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进行解释,学生很自然得出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大于侧芽,所以顶芽生长快。接着出示科学家们测试的结果:生长素浓度实际上是侧芽大于顶芽,这就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矛盾和冲突,从而产生疑问。这时充分利用这种冲突心理,列举一系列生长素浓度与生长速度之间的对应数据,让学生绘制成一条曲线,从而得出生长素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高浓度下抑制生长的结论。
  
  四、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生物学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地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获得生物学知识,因而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探究式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由于问题是一个一个提出的,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生会在一步一步的思考、分析、判断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动脑、动手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探究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要在坚持全面发展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探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和途径,鼓励求异思维,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