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刘 浩




  一、关于课程与体育课程的概念
  
  课程,英语为Curriculum,源出于拉丁语的“跑道”之意,其最初含义为学习的进程,有时又称为“学程”,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见于唐宋期间,《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课程是指学习的范围、期限、进程的意思;课,指课业,程,含有程度、程序、进程的意思。
  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了其他活动。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和实施。即课程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两大部分,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包括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课程实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课程设计相当于绘制教学蓝图,而课程实践相当于按照蓝图施工。按照这样的理解,我们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根据教学目标,把可以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财富与受教育者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方案及其实施过程。
  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分析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之前,必须把体育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与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区分开来。体育专业教育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育学科体系,这个学科体系的学科性质是指体育这一学科群的学科性质。而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则是针对非体育专业学生,通过有效的身体练习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课程。
  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是指体育这一学科群的总体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具体的专指某一门具体的体育学科。它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双重属性,被视为一门综合学科。
  学校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在我国,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总体,数学和语文一般称之为工具类学科;物理、化学称之为自然类学科;政治、历史等一般称之为人文类学科;体育、音乐、美术则一般称之为技艺类学科。在此问题上我们有两种认识,一是强调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强调体育是一门学科而不是一种技艺。世界上更多的教育专家把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归纳到技能类课程。
  
  二、体育评价的概念
  
  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指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体育课程不仅传授运动技术和体育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把体育运动作为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着想。这样体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符合“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术、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近年来,各类学校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体育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模式、课程结构、教材内容等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性改革。但作为教育的重要有机环节,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与之相比在改革力度等方面还比较滞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还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为此,普通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必须建立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激励机制上来。
  
  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等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运动习惯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内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课外运动参与和体育锻炼情况。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与锻炼过程中产生的态度和合作情况。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常规表现及合作精神等内容。评价依据:按照课程规定,对上课进行考勤,并登记考勤簿。合作精神以平时随堂考核为主,采取师评、学生自评、互评、总评的方式。课外运动参与和体育锻炼情况是指学生平时集体性体育活动情况、每周积极参与运动的行为和习惯(每周参与运动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以学生互评、小组长评价为主,教师给予指导、监督。
  
  四、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体育专项理论进行评价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体育专项理论主要包括体育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专项理论知识主要是指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法等;卫生保健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健康知识、体育的本质、人体的基本结构及生理学基础、心理与健康、社会适应与健康、体育运动的保健指导、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生活学习与健康、饮食营养与健康、安全急救与常见运动疾病和损伤的预防、处理等知识内容。以教师为主,学生参评,采取口试、笔试、小论文、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评价。
  
  五、对体育基本技能进行评价
  
  体育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技术技能水平和运动实践能力。技术技能水平是指学生结合个人生理、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按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创造构思,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进行自编自练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运动实践能力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本单元或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内容为必修和限制性选修范围内的内容所达到的运动成绩测验参考量表成绩值。
  
  六、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步情况和伤病情况。身体形态主要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心肺功能指数;身体素质进步情况是指反应学生原有身体素质与现测身体素质相比较变化程度状况。原有身体素质可为上学期或学期初所测得的成绩,也可称之为原始成绩,现测身体素质则为经过—单元、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学习与锻炼所测得的当前成绩,也可称之为现测成绩。一般地讲,原始成绩与现测成绩项目应一致,主要包括力量、协调、耐力、柔韧等能够反映身体基本活动素质所必须的项目。这种测试方法应以个人原始成绩为基点,并根据身体素质增长规律,提出不同增长率,由增长率换算制定出不同增长值,以个人基值加上应增值作为评分的基点,超出部分成绩应为进步分;伤病情况指本学期的伤病次数和时间,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
  
  七、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绪状态、自信心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只是把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一种体育教学的副产品,体育教学的任务一直是发展身体素质或是增强体质。现代体育教学已经把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和落实。对心理健康状况评价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打比赛、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
  
  八、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性所决定的。人在体育活动时,就需要交往与合作,会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这种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逐渐形成与人交往的意识和习惯。而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在合作的社会情景中,个人与团体融为一体。合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他人一起工作时所获得社会效益,如增加交流、相互信任等。
  具体采取的是小组长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基础上,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上,由以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向以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察为标准的评价方向转变。不再是单一的只追求技术技能的量化,用同一把尺子由教师从一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测评,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要测评参照系,充分运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体育思想意识、动机、兴趣、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创新精神、实践组织能力以及课堂表现和健康状况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其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表现、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对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使得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指导下对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改进和升华。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