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传统英语教学中非自然输入促进输出能力的思辨与实验

作者:赵素妮 李 娟 梅 芳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使外语界对如何提高输出能力(即复用能力或说写能力)格外关注。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观点,多数人认为,为了提高说写能力,最重要的是加大说写训练。但由于说写训练耗时过多,每周说写课时有限,未必能产生明显效果。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说写能力仍然低下。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然输入法,他认为学生只要接触大量可理解输入(听、读、语篇),复用能力便会自然产生。这一观点得到大量的教学实验数据和可被普遍观察到的语言现象的支持。
  本文探讨非自然输入对说写能力的促进作用。非自然输入不局限于篇章层面的听读,它更强调对词汇、词组、句型的记忆。本文的研究旨在发掘传统教学法中的精华部分——背诵,并使之上升到输入的理论水平,从而能更明确地指导外语教学。
  
  一、非自然输入的合理性
  
  1.自然输入的效果
  在篇章层面上的大量可理解输入可使外语能力全面提高,包括复用能力的提高,这符合我们的常识与直觉,而且Krashen等人已提供了大量实验证据。但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商榷:(1)大量自然输入虽能促进复用能力发展,但未必是最优化的办法。即使有大量输入,“大部分学习者最终无法习得目标语”(蒋祖康,1999)。(2)即使能解决说写的流畅性,未必能解决说写的准确性。加拿大的沉浸教学法要求教师用外语讲授各门课,各种教材均使用外语原版教材。结果学生的交际能力普遍较强,但说写中的语法错误仍然很多(Krashen,1998)。(3)具体到中国的英语教学,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背单词和词组。
  2.输入的本质
  学生所吸收的输入可分为三个层次:(1)篇章;(2)词组、句型;(3)单词。众所周知,学生背完孤立的单词后未必能造出地道的句子。另一方面,如前所述,看过大量科技文章的人未必能达到较高的英语写作水平。虽然交际教学法强调篇章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外语学习中真正的难点。笔者试论证如下:如果将英语小说译成中文,译者通常只需在字句层面上进行翻译,不需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进行调整或解说。这种保留了原文特点的译文通常不会给中国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反之亦然,如将《水浒》、《围城》逐句译成英文,英语国家读者基本也能看懂。可见篇章层面不是外语学习的难点。我们在中小学学习汉语时或多或少背了一些课文,现在绝大部分已背不出来了。我们所能记住的,或者说我们真正吸收的,是常用的字、词组和句型。
  Skehan指出,“词汇短语是一种现成的并作为整体保存在记忆中的特殊词汇现象,它在即时交际中不必临时组合就可以迅速提取和使用,因而不需要太多的计算资源,也不需要交际者有意识地注意其语法结构,可以大大减缓即时交际的压力,也可给语法运算争取时间从而保证即时交际的流畅性”(廉洁,2001)。聂龙也指出,“最近几年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自然话语中90%是由那些半固定的‘板块’来实现的”。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讲究死记硬背的中国传统教学未必不好的原因。中国学生喜欢背单词、词组,这首先意味着摄入高质量的非自然输入,进而增大了输出量。《英语学习》杂志介绍了不少国内一流英语专家的学习经验,他们也有相似的体会。张维友说,“回想起来,我学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的‘死记硬背’”。
  若笔者以上对一系列语言学习现象所作的推理与思辨有其合理性的话,我们在教学中应增大词组、句型的输入,想方设法让学生注意并记住大量的实用词组与句型。
  
  二、教学实验
  
  1.教学实验使用的教材
  我们收集了约4500条常用词组与句型编印成《英语说写词语手册》,编写时先确定最常用的3000个词汇,再找出与其相关的常用词组、搭配与句型。如我们收入以下一些词组和句型:The premier accompanied the foreign guests to the airport.(正式;陪同)He saw his friends to the bus stop.(非正式;陪同去)He kept me company at home.(静态地陪)然后我们又根据常用的功能、情境、话题,收入了常用词语,涵盖经济、金融、社会生活、科技、教育等方面,此手册旨在向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非自然输入。
  2.实验对象与结果
  我们在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中进行了统计实验,对实验班加大了非自然输入力度,加强了词组与句型层次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专门画出大量词组,如bump into sb.she was fairly good shape,react torespond to stress等,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检查。另外让学生课余自学《英语说写手册》,这种训练持续了一学年。由两名教师于学年初(实验前)与学年末(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的口语和作文进行打分,得分情况见附表。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两个班写作成绩无显著差异,实验后两个班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非自然输入法对提高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实验前实验班口语成绩优于对照班,因此实验后实验班成绩优于对照班似无意义,但毕竟实验班提高幅度(1.17)大于对照班提高幅度(1.14)。
  
  
  三、讨论
  
  本文通过文献引用、思辨推理、宏观教学实验三方面探讨非自然输入(词组和句型)对输出能力的促进作用。三方面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显示在教学中应抓住几个重要环节,给学生提供实用词组、句型,鼓励学生注意并记住这些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输出能力。背词语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能更为明显,而会话需要在瞬间调动起大脑中储存的词语,难度较大,估计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这些词语才能在会话中脱口而出。
  由于所研究问题十分复杂,所以研究方法应多样化,不宜局限于思辨,否则不易得到客观反馈意见,也不宜局限于统计型实验,因为实验要求严格控制变量,往往只能研究局部小问题,但难以解答语言复习中的整体性问题。总之,研究语言学问题还需广大同仁采取更具综合性的方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2] 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廉洁.词汇短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外语界,2001(4).
  [4] 聂龙.进一步加强词汇教学.外语界,2001(3).
  [5] 张维友.英语专家如是说.英语学习,2002(8).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