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语篇的信息度及对阅读的启示

作者:梁汉平




  Beaugrande Dressler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如果其中的任一标准没有达到,语篇就失去了交际性”(转引自张美芳,2000)。信息度(informativity)指对于接受者而言篇章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即篇章事件在多大程度上是预料之中的还是出乎意料的,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根据Grice“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目的所需的信息;但又不应超出所需的信息”(何自然,1999:49—50)。如果包含的信息太少,语篇就会枯燥无味;如果包含的信息太多,就会给读者(听者),带来困难。篇章生产者常常考虑接受者在篇章可接受性方面的态度和情况,生产出要求接受者做出很大努力才能理解的篇章。Beaugrande & Dressier(1981:8)给出下面表示同一意义的篇章来说明:
  (1)a)Call us before you dig.You may not be able to afterwards.
  b)Call us before you dig.There might be an underground cable.If you break the cable,You won't have phone service,and you may get a severe electric shock.Then you won't be able to call.
  a)作为电话公司的一则公告简短含蓄,意思不易确定。You may not be able to afterwards指什么?全凭脑子里有关电话公司的知识去琢磨:地下有电话公司的电缆,如擅自挖掘弄断电缆,就不能打电话了?如遭电击受伤,也不能打电话? 虽然信息性高,但意味深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b)把公告的意思明白无误地写了出来。其信息要比a)低得多,但趣味性、刺激性也大大降低了。这就给篇章制造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把握信息性的度?既不要使篇章信息过低而使读者感到乏味,又不要使篇章信息过高而使读者处理过程超载而影响交际。而信息度的高低不仅和信息本身有关,又和读者的知识结构、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任何篇章或多或少都具有信息性,因为形式和内容无论具有多么高的可预见性,总是会有一些不可完全预见的变式。因此作者要注意篇章信息性高低的互补。有一篇科学著作的开头这样写道:
  (2)The sea is water.
  海洋是水这一事实是人人熟知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这里说出来。但既然它是一部著作的开头,作者显然意欲让读者接受它,如果将它视为一个小小篇章,信息性就过低了,读者不能接受,但如果读者接着读下去,会发现(2)中对显而易见的事实的陈述只是为了陈述信息性更高的事件:
  (3)The sea is water only in the sense that water is the dominant substance present.Actually,it is a solution of gases and salts in addition to vast numbers of living organisms…
  后面补上的内容对常识的纠正比起“海洋是水”的可预见性低得多,因此篇章的整体信息被提高了。
  一、信息性的等级
  篇章生产中每一选择项的信息价值即信息性程度不可能有精确的量,它有一个变动范围。语篇信息论采用等级(order)这种非定量的模糊集合概念来划分和确定信息度的变动范围。信息度等级取决于在输入上消耗的处理资源的程度:较低等级的信息消耗较少的处理资源,因为后项信息至前项信息的连接不存在什么问题或障碍;而较高等级的信息则需要一定的深度处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连接通路一般都存在障碍。
  Beaugrande(1980:105-107)将语篇信息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信息、第二等级信息和第三等级信息。第一等级信息是指那些概率最大因而预期性最强的言语发生物所传递的信息;第二等级信息是指那些标准的、常规的言语形式所传递的信息;第三等级信息则是指那些最不可预期的信息范围,它与已知的世界知识不一致或有距离,因此需要许多推理解释。
  第一等级信息的信息度常因表述方式琐细,所以其信息价值不大。处理者出于认知效率方面的考虑,在语篇利用过程中常把他们作为冗余(redundancy)或无效信息予以压制。但是这些信息可以得到进一步解释和说明,之后其信息度等级向上提升(upgrading),这时冗余信息便转变为有条件的必要信息,处理者对这类信息可以加以采用。与第一等级的信息度相反,第三等级的信息度则由于它的不可预期性,常常会引起信息中断(discontinuity,指结构中似乎缺少一些材料)、缺失或者信息差异discrepancy,指篇章模式与人们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模式不符),故在语篇利用中语篇接受者必须进行“理据寻搜”(motivation search)以发现这种选择意义何在。篇章接受者为了理解篇章进行“理据寻搜”使三级信息改变为二级信息,这就是信息降级(downgrading),即由有标记信息项转变为无标记信息项,或由不可接受的信息项转变为有条件的可接受信息项。到上文去寻找理据称为反演后向性降级(backward downgrading),到下文去寻找理据称为正演前向性降级(forward downgrading),若到篇章之外的语境中寻找理据叫外向性降级(outward downgrading)。
  三级信息度篇章影响解读的程度依其对连接力(strength of linkage)的影响程度而变化,违反限定知识(determinate knowledge即真理性知识)的篇章比违反典型知识(typical knowledge,即常识性知识)的篇章难于解读,而违反典型知识的篇章又比违反偶然知识(accidental knowledge,指某一特定情况下成立的知识)的篇章难于解读。如果说:
  (4) The water is not water.
  显然违反了人们关于海洋中物质的限定知识,难以理解,但如果说:
  (5)The water is not water.It is actually a solution of gases and salts.
  这时读者在(4)中遇到的三级信息度篇章片段就通过正演前向性降级很容易自然地融进篇章。句(3)和句(5)的作者在篇章开头分别用一级信息和三级信息创造了一种不稳定的信息状态,使读者感到不安,而接下来分别用升级和降级的方式恢复了稳定性。好的篇章生产者应该知道如何保持篇章信息的稳定性,即有效地利用信息度的升降级手段。
  1.理性信息度
  由于言语交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一个语句会有不同的信息度。但是语篇的利用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在基本规律支配下,言语发生物表现出理性信息度。标记性是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意说明语言的可接受性程度。E.Winter(1976见M.Hoey,1983:35)曾经设计出一个用于教学目的的最小话语,它由下面4 个句子组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