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作者:李贞慧




  一谈及口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和说这两方面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实际上,学生虽然学习了语音、语法和词汇,有相当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知识面,但并不真正能用英语成功、有效地进行交际。分手时,英美人有时会说:“I'll be in touch.”中国人往往会认为对方会“联系”自己,可实际上,这句话是一种告别用语,表示“再见”。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往往会以为对方说了不做,不讲信用。
  这类例子涉及文化和语言的问题,举不胜举。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偏重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因素,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语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却不能成功地进行日常交际。因此,英语教学在重视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准确地、流利地、得体地用英语交流信息,在用英语交往中需要时刻注意并加以运用的是一些积极的文化模式,如打招呼、道歉和致谢用语和对英语国家人民来说常常是理所当然的话语、做法和常识。了解这些文化因素对日常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一、呼语的文化差异
  
  呼语包括姓、名,有时带有职位头衔,还指绰号、昵称。姓具有继承性,据说英语中的姓有35,000多个,而名字大约只有1000个。他们的名字往往跟基督教、武器、知识、权威、植物等有联系,也可能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但却和历史事件、出生地、出生日期或自然环境无关,而这些因素却是中国人姓名当中常见的。英语姓名前有时带职务头衔,“Mr,Mrs,Miss,Ms”比“president,judge,doctor,professor”等常用。正式场合,一般是“title+surname”,而在非正式场合,经常用“first name(名)”来称呼对方。中国文化里,人们遵循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礼貌原则。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遵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原则。无论年龄多大,地位多高,若不是在正式场合,都可以直呼其名,以表示亲切友好。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很不常见,孩子称呼父母亲时用“爸爸、妈妈”或其他叫法。而称呼父母的兄弟姐妹,经常直呼其名,姑姑舅舅等可有可无。与生人说话,只用“劳驾,打扰了”等来引起对方注意。有时对陌生人也可以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honey等,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合适的。如果让中国人用直呼名字的方式与西方人打招呼,中国人会觉得关系有点过于亲近而不自在。西方人对中国人一贯坚持用姓来打招呼的做法,理解为中国人不愿意与他们保持友好关系而困惑。中国人采用的“Miss Mary,Smith”等说法在西方人听来又奇怪又不舒服。
  
  二、问候与告别的文化差异
  
  问候在生活中虽然不表达太多的实际意义,但对于任何社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使用固定的套语来建立或维持社会交往。中英文化中所使用的问候的套语不同,往往会因文化差异而发生冲突。英语中,人们经常用“How is everything?How are you?Good morning.Hello,etc”来问候,而汉语中,“吃了吗?上班去呀?去哪儿呀?”等的问候语仍被广泛地使用。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就是打招呼,问候一下而已。但英美人会把它们当成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甚至为中国人如此充满好奇地问这些问题而感到不快,不愿意或者反感回答。
  人们告别时也要用一些套语。英语里,“Pleased to have met you.Nice meeting you.Good-bye.So long.See you later.”等很常用。而汉语里,则用“回见,再见”等。主人还会说:“慢慢走!”“走好!”之类的话。若用英语说:P1ease walk slowly!Ride slowly!Be careful!Take care of yourself!外国人听了会感到困惑:难道走快了就不礼貌了吗?在此场合,主人只要说:Thank you for coming.或Bye-bye!See you next time.或It's nice talking to you.就很得体。
  
  三、介绍的文化差异
  
  尽管文化有所不同,但介绍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为陌生人提供互相认识的机会。英语文化中,一般的惯例是把年轻人引见给老人,把男士引见给女士,下级引见给上级,客人引见给主人,单个人引见给大伙。如果不是正式场合,就不必握手。如果被介绍的双方是一男一女,要握手的话,往往由女士先伸出手。男士在握手时要先摘去手套,而女士就不必这样做。被介绍的双方经常互相会说:“How do you do?”或“Nice to meet you.”
  
  四、赞美以及应答的文化差异
  
  人们交往中免不了会互相赞美,但是,这方面文化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中英文化里,可以赞美的人是不同的。英语国家的人们可以大加表扬自己的家人,中国人则不这么做。英语国家的人注重诚实,而中国人注重谦卑。男性赞美女性相貌好,在英语文化中,很正常,而在中国文化里,却是不礼貌的。
  英语文化中,人们很高兴接受别人的夸奖,并道声:“Thank you.”而中国人对于赞美则表现得很谦虚,往往说“哪里,哪里,差远了。”这样的态度被认为是适合且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西方社会中赞美也常用作交谈的引子。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人们经常赞美的其他东西是家具、房子、汽车及别的财物,如:“I think your apartment is fantastic.”有时也称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偶尔也夸奖对方的其他亲戚、朋友等,如:“Your baby is adorable.”“I like your friends.”其实,赞扬得最多的是某人通过努力或技术做出的成绩,如干得活、做得饭等。这类赞扬中,人们的注意力不放在某人的技术、天才或艰巨的工作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结果,如:“You do this kind of writing so well.It has just the right tone.”
  对别人的赞美、恭维,最普通的回答是说:“Thank you.”有时人们甚至可同意夸奖的话,例如:
  —What a lovely room you've got!
  —Thank you.Personally I think it's one of the nicest in this block.
  如果感到夸奖的话不真实,可以老老实实地表示不接受。如果中国人主要是出于礼貌夸奖外国人讲的中国话,那么外国人就可能这样回答:“Oh,I wish that were true!”
  当别人称赞自己工作干得出色,回答时往往说自己运气好或者工具好,也可说是由于努力的结果,而非天才。如:
  —Boy,that's nice work.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
  在英美社会中,绝大部分赞美、恭维的人和受赞美、受恭维的人年龄、地位相仿。如地位不同时,通常是地位高的人称赞、鼓励地位低的人,称赞他们的能力、表现等。而地位低的人称赞、恭维地位高的人的时候,通常是赞美、恭维他们的外表或个人拥有的财物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