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影响儿童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及其教学对策

作者:罗长欣




  教育部提出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大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被进一步提到重要的地位。
  儿童学习外语有着优于成人的方面:善模仿,长记忆,适应性强。儿童在学习外语时,外语的流利程度和语言学习的敏感性一直为成人学习者所羡慕。儿童时期开始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最终达到的程度高于成年后开始学习外语。尽管如此,儿童学习外语也有着一些不利因素:儿童的智力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低,对同伴的错误不能像成人那样采取宽容的态度等。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的外语习得不受情感因素影响或影响很小,实则不然,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小学生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根据林格伦(Lindgren)的调查结论,情意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败起关键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分别占成功因素的25%和30%,共55%;而缺乏努力和缺乏兴趣分别占失败因素的25%和35%,共60%,由此可见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杜雷和勃脱(Dulay and Burt)提出“情感过滤假设”来论述情意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克拉申进而把情感过滤定义为,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吸收输入信息的一种心理障碍,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外语学习者受情感过滤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喜欢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既能获得更多的外语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遇到的情感过滤影响也较少。不喜欢学习外语的学习者较少获得外语输入并难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遇到的情感过滤影响也较强烈。
  为了发挥情意因素对小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意义,教师应采取情感激励策略,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和创造性地学习。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动机、性格、焦虑等情感因素对小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
  
  一、动机与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指学习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等引起的动机。当前,教育心理学家十分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指出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为赢得学业成就以外的各种奖励所左右。低中年级的小学生学习动机多表现为外部动机,要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则要求小学教师做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和课堂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进而学会本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游戏学习英语,让孩子在自己喜爱的活动里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例如:唱歌学英语,让孩子们唱唱、跳跳、做做,既能培养学习兴趣,又能学到正确发音,帮助记忆单词和语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言,在歌声和舞蹈中学习英语。第二,教师要适当鼓励孩子,对孩子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小学生很在意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在进行小组活动或回答问题时,他们会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不积极参与,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表扬,多鼓励,让孩子们大胆学英语。
  有些小学生初学英语时,受好奇心驱使,学习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对外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与鼓励。第一,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设计有竞争性的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二,要积极组织各种语言活动,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提高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习的持久兴趣。例如:举办口语比赛、英语书写比赛和背课文比赛等。
  案例:Bob的转变。Bob是我们班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读课文的时候声音很小,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和班上其他孩子相处得也不好,每次来学英语总是很不情愿。我很担心他,下课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上课多发言,有时我点名让他回答问题,Bob回答得不是很好,我也总是表扬,可是效果一直不好。学期中,学校举办口语比赛,在Bob妈妈的辅导和督促下,他准备得也好,被选入参加学校的口语比赛,并且还获得了三等奖。此后,Bob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主动发言,读课文声音也很大,作业完成得很好,在家里每天主动读英语。
  分析:Bob一开始的不积极是因为他不自信,自尊心受挫,Bob的转变是因为他参加口语比赛并且获奖,证明了他的能力,使其自信心极大地提高,体会到了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
  对策: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和孩子们交流、沟通,注意自身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不要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多鼓
  励、多创造让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二、性格
  
  许多教师认为外语学习成绩与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有关。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心理学按照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人们一般认为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比内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合外语学习,但也有经过实验得出相反结论的事实,这个问题很难统一,不能一概而论。在口语方面,外向型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怕出错误,常常显得自信大方,他们要比内向型的学生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阅读书写方面并不比内向型的学生有什么优势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一是顺其自然,顺水推舟,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场合注意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例如:在小组活动中可让那些胆子大、活泼、热情的学生当group leader,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二是通过某些手段,如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加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等,促使不同性格的学生向相反的方向努力,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不管怎样,教师对学生性格的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性格因素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三、焦虑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焦虑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能是心理素质。面对某一特定情形或事件而产生的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些研究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是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尤其是在儿童的外语习得过程中。因此,在少儿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让孩子产生焦虑心理。
  第一,要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自在舒服地学习,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尽量不要让提问变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采用互动式的提问既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不会让学生感到焦虑。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是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以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基本功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认可;二是要教师发挥爱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教师应该用爱去抚慰学生的心灵,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成绩不好,因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嘲讽而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焦虑心理,进而导致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巧妙运用语言艺术,给他们以鼓励。如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对时,大加表扬,使他们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案例:刚刚的厌学。刚刚是班上少数几个懂事孩子之一,自尊心很强,上课学的内容没有及时掌握,下课后就会不厌其烦地复习。可是上课回答问题时还是经常犯错误,这时其他同学就会哄堂大笑,久而久之,每当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就很紧张,说话都不流利,同学们总会用怪异的眼神看他。后来刚刚变得沉默寡言,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分析:刚刚本身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做什么都想做好,可是同伴对他的嘲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进而让他产生焦虑心理,害怕回答错问题让别的同学笑话,越是害怕越表现不好,同学们就更看不起他,恶性循环造成刚刚厌学。
  对策: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焦虑心理,课后多和这类型孩子聊天,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其他同学没有回答好问题的情况下不要对其嘲笑。
  一般来讲,一个小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好坏,既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勤奋刻苦的学习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外语教学质量,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 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