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刍议中小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

作者:康 煜




  一、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美术基础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校更多的是把美术基础教育当作一门副课对待,错误地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甚至很多地方的中小学连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很多原本具有绘画艺术天赋的少年儿童就这样被扼杀在艺术萌芽的摇篮里。而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又都急于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的人才,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这就造成了各种课余学习班,暑期培训班等层出不穷。培训班的火爆,至少反映出家长的几种心态:一是家长对于儿童的急功近利,特别是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是天才、是神童,都希望把他们迅速培养成像徐悲鸿、毕加索式的大师。二是很多家长让自己小孩学习美术是以获奖、考级加分为目的。三是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多学一门技艺,以便将来走上社会能多一分竞争力。四是很多家长都是双职工,每天上班时间很紧,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小孩,让他们参加培训班是便于课余时间有个去处。五是有一些家长让孩子进培训班学习是把自己年少时未实现的理想寄希望于孩子去完成。这几种美术教育目的都将有可能使中小学生失去个人感知艺术美好体验并从中分享更持久生命动力的机会,而且短暂的获利与整个人生的收获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反而会得不偿失。同时对中小学生完全人格的成长极为不利,对他未来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的转型也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我们在中小学生的美术作品中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美术作品题材比较单一,形式和技法比较程式化,很多作品都是以摹仿名家名作为训练手段,且显得非常成人化,实际上这是传统美术教育所带来的危害,当然这主要是教学上的偏差,并不是传统绘画的过错。儿童的创造性被传统的程式所束缚,不利于中小学生向更广阔的审美领域发展,甚至会使儿童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中小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现状
  
  广义上的设计是指在某种目的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把其设想具体地表示出来的一种活动。由此可见,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对创造性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小学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凭借一般的专业设计知识或专门的设计教育理论所代替,而必须是从少年儿童的设计教育理念基础上,建立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途径,这在我国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史上,尚属空白。很多时候中小学生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被无情的忽视了,因此开展和普及艺术设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是素质教育,更是提倡创新精神的教育。
  
  三、中小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特点
  
  中小学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设计家的教育,而是通过艺术设计教育,把有关设计的造型关系以及儿童对事物的想法,实现为学习中手脑并用的创造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不断地前进,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更新,今天的中小学设计教育,不能再像传统的纯美术教育那样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如何启迪少年儿童,开创未来,要知道,今天的少年儿童将是未来世界的重要角色。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应有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且也是未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经验。
  中小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和大中专院校及一般实用的或商业的设计教育不同,其教育目标不同。大中专院校的设计教育是以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师为目的,以商业设计和市场需求为最终目标。而中小学的设计教育,其教育目标,既不是以生产设计的训练为前提,也不是以商业设计的培养为依据,其教育的内容,均属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可能的经验范围,而与消费的问题、生产的问题并不直接关联。
  在中小学普及和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还尚属于探索阶段,加之由于以往传统的美术教育使学生习惯于美术创作或科技创作,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创作还很少,设计与生活的结合也不紧密,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普及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
  
  中小学生的艺术设计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设计家的教育,而是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把中小学生设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设计素养,提高设计审美能力,活化美育教学。
  当今发达国家(如美、英、法、德、日等)的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均将其列入形体教育课程计划,如德国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营造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情景式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制定教学进程,并在手工课程中渗入艺术设计教育,让学生通过动手,学会自己设计创作小礼品和小包装。日本的中小学校中通常在艺术设计课时,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还举办艺术文化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提供互动共享的交流机会。法国的中小学不是单纯地把美术课作为一门纯技能课,而是在美术课中注入设计教育,且非常注重通过观察、触摸、创造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美国的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评论自己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各种物体的审美能力,以此来加深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学生对各种造型元素的认识,尝试各种媒介物的不同性能,这对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设计造型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英国的中小学把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列入快乐生活课程。
  纵观发达国家的中小学设计教育,他们都是从提高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要求,使设计教育从纯美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中小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设计体验,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创造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设计对于生活品质的价值作用。
  
  五、发展和普及我国中小学艺术设计基础教育
  
  今天的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在考虑如何走出纯美术教学的范畴。在艺术教育领域,从有关各项学生设计作品来看,虽然并不带有实用的目的,但其积极的意义,是在于如何给少年儿童更多的尊重,并发掘少年儿童的潜在能力,使其有更多的思考和创造机会。我们认为,普及和发展我国的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提供个性,重视感觉的培养
  应该说,在中小学生中,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天赋,只是天赋的高低不同,所表现的天赋的领域也不同,根据这些不同,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现在国内外都开始了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那就是启发学生,而不是教授学生,尤其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对中小学生而言,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以开发儿童的智慧和天赋、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为核心,重视感觉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进行造型和技巧的训练。
  2.提供人文精神,取消功利目的
  教育的根基,应该是建立在人的儿童时期,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必须时时刻刻充实其内容,改善其方法,充分建立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其更多的关注。现代教育提倡人文精神,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性,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就是没有污染、不造作。中小学的设计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当顺其自然,不要给予太多的干涉,还其一方净土。所以,中小学设计教育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很多少儿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是为某种目的而服务的,过早地把中小学生塑造为固定模式的创造者和过早的把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给抹杀在摇篮里。
  3.普及设计教育的形式应不拘一格
  艺术与设计紧密相关,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普及设计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而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普及设计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除了绘画、书法、图案等平面视觉方面,还应该加强形态方面的训练,如陶艺、结绳、布艺、纸工艺甚至多媒体艺术等,在折、叠、揉、捏之间产生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变化无穷的生命力。通过生活的体验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在学生用想象思维去创造性地改善和解决问题的同时,不必苛求其思维的成熟性,只需体验和感悟来自生活中的那份设计纯真。
  4.各机构应给予少年儿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普及除学校教育外像美术馆、博物馆、美术刊物、出版社等机构应给予中小学生的设计教育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西方的美术馆、博物馆一般都设有教育部,其中的研究人员既是为公众讲解,更主要是为学校的学生上课,组织他们在馆展的作品前鉴赏和有针对性地讨论艺术、设计问题,甚至有流动展览车,定期将小幅馆藏作品送到偏远的农村乡镇中,供孩子们参观,这种服务于少年儿童,旨在提高未来公民文化素养的社会艺术教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反映在设计教育的普及上也是一样的,不要担心中小学生看不懂,这种素质的培养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人的一生中少年儿童时期是无价的,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无论怎样为他们花心思和代价都是值得的,儿童设计教育的原创精神虽然和学术上的原创性不同,但却能给人带来很大的启发。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