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陈艺苑




  一、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惑
  
  1.阅读主体的迷失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教学参考书对文本的阐释作为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唯一尺度。还有一些教师,尽管坚持“启发诱导”,却是千方百计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自己预设的框架中。这些认识尺度过分求同的取向,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2.阅读思想情感的流失
  以往的课文教学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体的思想、情感、体验。表现为:教师注重语法、逻辑、修辞等理性内容,注意文章的结构框架,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即学生面对文本具有的思想。
  3.阅读个性的泯灭
  (1)标准化试题不顾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非要将学生拉入出题者预设的四个或多个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
  (2)主观阅读题给定的答案排斥学生的个性。尽管这几年对主观阅读题给定的答案有时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提供了几种理解,但那么多学生就这几种理解吗?
  在这样的阅读、评价体系中,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中的从众定势,进而导致学生思维萎缩,失去个性与创造力。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提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
  
  二、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的策略
  
  1.导读策略
  (1)指导自读
  制定与学生感知、理解教材思维流程一致的自学法,使学生读有其法。
  ①初读。朗读课文,辨明课文文体,抓住文体特点确定不同的自读方法。
  ②再读。抓住课文要点,把握文章的大体。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写作意义及文章的结构。
  ③三读。请学生质疑,包括疑而问和无疑而问。通过质疑,了解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文章的重难点。
  ④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对学生恶性化阅读的最初感悟加以分析、评价、综合。
  ⑤回读。请学生再次品味,使个体阅读能力得以提升。
  (2)结合教读
  教读要与自读有机结合,教读的过程仍应以学生为主体,当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读成功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启发思维的手段。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启发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巧于提问。提问要利用课文内容与形式诸方面相互之间的矛盾,启发思维,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并且要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在教读过程中,不管是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和启发思维的手段,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教读的关键在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以更好的引与导,而并非以教定学。教师教读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学生探究未知,教师启发学生从已知推导未知,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2.问题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现在,好多同学对文本提不出问题,质疑能力弱。古人云:“学者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培养质疑能力是提高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1)从无疑到有疑,引导理解性质疑。
  面对一篇文章,无论是从课题,还是文中的重点词句,还是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都要从无疑到有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例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如果让学生细读题目,学生就会提出疑问:“忘却是忘记,纪念是记住,忘却与纪念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用词的深刻与含蓄。诸如此类,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发问,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挑战常规,引导学生批判性质疑。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说过:“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我们应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想法以及作者不一样的看法。
  例如,在教《鸿门宴》时,有一位同学忽然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观点,他说:“我认为司马迁的这篇文章写得不符合事实。①项伯晚上从自己军营跑到敌人军营,项羽这一方为什么完全不知?在两军对峙时期,这种事情可能吗?②项伯回去后,在项羽面前给刘邦说好话,项羽就一点儿也不怀疑他吗?为什么不问你是怎么知道刘邦心里想法的?③刘邦在酒席间,以去厕所为名,偷跑回自己的军营,那么长时间不在,项羽为什么没有早发现呢?为什么没有起疑心?这可能吗?”这三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哗然。不少同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司马迁是著名史学家,他不可能写错吧?针对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鸿门宴》这个故事经《史记》记载,确有其事,事情是真实的。但司马迁在记叙这段史实时,运用了文学的手法,加入生动的描写和一些细节描写,在以上这些地方,艺术构思有可能不够缜密,因而出现了上述漏洞,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这位同学这个问题就提得很好。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的学生。
  3.对话策略
  个性化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对话过程包含两方面:
  (1)读者(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读者阅读作品时,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前结构”进入作品,与作品交流。一方面在文本内容的指引下重构文本意义,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阐述,最后形成关于文本的极富个性化的认识。
  可见,阅读不再是过去知识传递的简单过程,而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质疑。
  (2)读者与读者的对话(师生、生生)
  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提出了问题。接下来就是就这些问题展开读者与读者的对话。这是个性化阅读的主要过程。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允许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解读作品的创造性。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其次,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审美水平一般要高于学生,它可以起到向导作用,帮助学生挖掘文本主体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即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双向对话交流中,彻底实现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
  4.合作学习策略
  个性化阅读教学并不排斥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在课堂上最多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由于同学之间合作的心理气氛较为自由、轻松,学生可以将不敢向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大胆讨论,在讨论中得到启示。另外,在这种友好的同学关系中,那些不能理解问题的学生一般不会受到批评,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的学习态度以及相应的学习自信心。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同学之间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他们以同龄人特有的方式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1)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与需要
  太简单的问题无须合作也能完成,太难的问题恐怕合作了也不一定完成。教师要选择那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另外,还要考虑到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需要等。教师只有在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安排合作学习,才会使教学效果提高。
  (2)合理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
  学生通过合作,得出了对问题的看法。有的看法是正确的,但也有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如何评价呢?我们知道,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耐心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用激励性的话语使每一位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尤其要尊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方法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经常运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情境法、自学法、练习法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既有它的长处,又有它的不足。教师就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长,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没有一种适合一切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必须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教育硕士)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