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作者:张 梅 李宝国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互连网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大多数学生都因为其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和友好的交互形式成为网络媒体用户。网络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又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密跟踪网络时代的最新特点,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构筑网络平台,主动占领网络党建、团建阵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红色阵地。同时必须在网络实践基础上积极进行理论探讨,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支柱。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了解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传统大众传媒形式下的行之有效的引导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的调控管理机制和方法受到挑战,而以正面引导为主的红色网站缺乏吸引力,访问量低,影响力小,管理上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
  第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往往更新不及时,与商业网站比较起来反应速度慢。部分网站内容形式千篇一律,特色不够鲜明;部分网站又特点过于鲜明,党旗飘飘,团徽闪闪,内容只涉及部门构成、人员介绍和相关文件、章程查阅,网站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宣传教育的意味较浓,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形成思维定势,产生“刻板印象”[1],不能调动起学生经常访问的兴趣。
  第三、利用网络论坛开展教育引导,既贴近校园生活,又有助于在教学和生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学生中的动态。但很多学校的论坛资源长期闲置,学生往往另起炉灶,一边是学校论坛的门庭冷落,一边却是自发论坛的高朋满座,对比十分明显。
  第四、网络的特点之一是匿名性与虚拟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网络空间中通常以匿名方式自由登录或访问,这样学生可以毫无拘束,敞开心扉与教育工作者平等交流。但交流过程中用户的访问时间、地点、频率、投入程度很难预计和估量,给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时耗时巨大收效甚微。
  第五、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带来了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大众传媒形式下,舆论导向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网络功能的独特性有时会造成管理被动,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舆论导向失控,问题矛盾被夸大。一旦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初衷相违背,导致学生情绪不满、抵触,有时甚至会激化矛盾。
  第六、在建立、操作、维护、完善网络的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宽泛,建设初期工作量较大,需要集思广益开展调研。建成之后,较为成熟的网站一般需要及时进行数据信息的更新、舆论的正确引导和营造、疑难问题的解答等。网络黑客入侵、病毒流行也常常使网络维护的工作量急剧上升。但负责网络建设维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对于网络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由原因是学生逆反心理弱化了网站教育功能;网络内容更新较慢,界面呆板,削弱网站吸引力;对于网络空间的教育阵地宣传力度不够;过分限制互动环节,破坏了网络虚拟、自由、匿名等特性,影响了学生访问参与的积极性;网络空间特色不够鲜明,缺乏保持稳定访问用户群的拳头栏目;网站的建立维护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建立网站工作量大,维护网络工作量更大,不仅包括结构更新、内容更新,还要防止网络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清除网络垃圾等等,既耗时间又有风险;目前从事网络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技术能力有限,同时以兼职形式负责相关工作,难以全心投入,尽善尽美。
  
  二、影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因素
  
  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意识形态教育,也包括知识教育、文化熏陶和道德养成的信息平台的构建,还包括对网络管理的研究,以及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的培养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网络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只有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才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有效实现。专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影响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要素有效性、教育过程有效性和教育结果有效性[2]。
  要素有效性主要是指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对于思想理论教育目的的实现所具有的效能。主要由教育者的有效性、教育目的的有效性、教育内容和措施的有效性、教育情境有效性等组成。
  教育过程有效性即教育过程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诸要素的效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和产生的推动力。
  教育结果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上,判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成效如何既要看教育对象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也要看使用者实施者教师的反馈意见,还要听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声音。
  
  三、如何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教育者有效性的原则,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使用水平,配备专兼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知识培训,了解网络规律,熟悉网络特点,掌握常用网络软件使用方法,成为称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设立专管或兼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岗位,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抓网络教育,建设和培养一批较为稳定的学生网络维护骨干队伍,形成一支教师学生相结合的网络建设维护的队伍。
  根据教育目的、内容、措施有效性的原则,提高网络教育的针对性,掌握科学的方法,使网络平台能够回答和解决各种现实思想问题,体现与时俱进、融会贯通的时代特色,使学生在增长见识、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提高素质,社会价值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同步实现。避免内容的纯理论性,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上网者的利益追求,加强服务功能,提供全面、周到、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对于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规章制度、奖惩条例、成绩查询等栏目能够做到快速浏览或下载,对于学习、生活、工作、就业、社会实践和休闲娱乐资讯等能够及时发布,同时提高页面的艺术性与美感,最终达到视觉认同、利益认同、网络认同,进而引导升华到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党团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价值认同的目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更深入、更亲和。
  根据过程有效性的原则,网络空间要允许争论,注重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对网络舆论的主动参与,细致发现问题,耐心解决问题,激发和引导多数学生的理性声音,避免偏激意见和不良观点的蔓延。 可大胆尝试在网络空间实行中国互联网协会倡导的有限实名制,即后台实名制。当网络用户要在网络上表达公开发言时,仍然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这种访问方式的推行尚在尝试阶段,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看,有限实名制虽然由于网络自由度受到限制而可能丢失一部分用户,但从长远来看能够提高网络监管能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地杜绝了一些不良内容传播到网络上,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也有途径可以追查,使得网络教育对象多而不散,网络交流方式活而不乱,网络空间治理净而不死,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和主旋律。
  根据教育结果有效性的原则,目标有没有实现,实现程度如何,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认同等其他因素也是反映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但关键还是看受教育的对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认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因为高访问量和高参与度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活力,同时也是保证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循环的坚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卜卫.媒介与性别.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5.
  [2] 胡旭刚,童永炯. 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有效性内涵及评价.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3]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51.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