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作者:吕 芝 王 磊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实施环节或职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为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准确度要求很高,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用手工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务排课、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教务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使用信息化管理教务,将会有以下优点。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的教学相关数据网上输入,直接存储进数据服务器中,过程不再经过其他人,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便了教师、学生及时查询教学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相关教学信息和数据,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及时、方便和高效性。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使用信息化管理后,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使教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管理中去。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交换。原有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所拥有的教学信息也是单独的,信息的交互、反馈、处理需要经过繁杂的人工传递,对于紧急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现在实现教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了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要求。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应基于WEB技术平台而构建,选择以B/S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框架。通过SQL数据库来实现,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查询信息和输入信息。不需要开发用户端界面。其中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学、教师、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选择B/S体系是因为:由于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升级困难、维护工作量大等缺陷,已较难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WEB技术的日益成熟,B/S结构已成为取代C/S结构的一种全新技术。采用该结构软件的优势在于:(1)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维护和升级方便;(2)可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机器只要装有WWW浏览器软件,均可作为客户机来访问系统;(3)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4)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因此该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应用软件研制中一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教务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较强,用户可在多地域、任意时间段以不同身份来访问教务系统中的数据,为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提高学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系统的权限管理设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主要有教务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不同的使用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而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涉及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本系统中,访问控制权限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人员。同一级别的不同人员具有自己的私有权限,例如:不同的学生只能查看他自己的个人成绩等信息;(2)不同级别。不同级别的人员,像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对同一操作对象会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3)不同业务,管理的业务不同,所允许的访问权限集合就不同,例如:教学计划、成绩管理等有各自允许的访问权限。
  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教务管理系统包含以下一些功能模块:学籍管理、注册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智能排课、师资管理、教学辅助管理等多个模块。
  (1)学籍管理:本模块结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标准而设计,学生学籍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基本档案、学籍变动档案、社会关系档案、上学简历档案、学籍档案信息等内容。此模块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
  (2)注册管理:主要是对本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设置的,包括对本系统的用户注册进行审核、设置用户使用的权限、变更各级用户的密码等。
  (3)教学计划:包括各年级学生培养计划;设定不同课程的开课号、教学大纲、学期各课程一览表等上网公布。
  (4)成绩管理:学生的成绩,由各任课教师负责在该课程结束时把成绩录入并校对提交,成绩一旦提交,不可修改即为只读,学生用本人ID号,在任何地方和时间,只要能上网即可查询信息,该模块可以实现学生成绩录入(任课教师提交)、学生成绩检索、学生成绩排名、不及格成绩名单、成绩单打印、统计分析报表等。
  (5)智能排课:通过对各种教学资源和约束条件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对课程表自动合理的编排,灵活快捷的调整,形式多样的输出和方便实用的日常管理。编排课程表时,系统将自动获取各年级、班级的课程开设、课时要求、任课老师等信息,对教学场地、学科信息、课时安排、合班情况、教师安排等等多项条件进行设置,并可为设定的条件指定不同优先级,系统根据设定的条件和优先级进行自动排课。
  (6)师资管理:对教师情况简介、教师层次、师资培训计划进行管理。处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
  (7)教学辅助管理:主要对教材、图书馆、公共设备等信息进行管理。
  
  三、教务管理系统的优越性和面临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职员工的配合与支持,经过试运行,发现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存在很强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排课管理:比以往大大提高了准确率,减少了教务管理的工作量;2.成绩管理:任课教师可从网上直接录入成绩,由教务部门审核成绩,改变了以往由老师提交成绩单,教务人员统一录入成绩的状况,工作量大大减少,出错率也相应降低;3.评教方便;系统通过网上在线填写调查表,就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评教统计结果,学生可以在学期中随时通过系统向老师提出有关教学的各种建议,提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效率;4.教材管理:在网上填写资料,查找教材,系统自动计算教材数量及金额,查找广泛快捷;5.报表统计和查询;对于教务管理中的使用的大量报表,系统都可以自动产生统计结果,各个行政部门均可自行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数据全面准确。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作量的不断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观念不强。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涉及全校师生,只有获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进行。这就需要全体师生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观念,努力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不断的使用中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见解;2.制度不规范。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的、科学的、严谨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也需要相对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3.设备落后。随着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和推广,数据信息量飞速增长,原有的硬件设施会限制系统的扩展和运行速度,必须改善硬件配套设施,不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结束语
  
  面对21世纪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加强现代管理技术的训练,在实践中研究新的情况,探索新的思路,总结新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从创新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蓉.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初探.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1996(S1).
  [2] 彭建云.关于教务管理人性化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6(6).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