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马 雪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作用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总的来讲,它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弥补等作用。
  1.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
  所谓动力作用就是说非智力因素能够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兴趣和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动机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促使学生顽强地进行学习。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怎样,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着他个人的学习效果。
  2.非智力因素的定向作用
  所谓定向作用,就是说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人们选择学习的对象或目标。一个人愿意或不愿意学习什么或者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并非由认识来决定,而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决定的。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3.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
  维持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人们始终不渝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耐心的观察,持久的注意,积极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都必须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来加以维持,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到底,达到目的。如果学习过程中得不到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激流勇退。
  4.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改变学习态度,协调各种动机,稳定学习情绪,提高心智活动水平等。同样是学习,但个人学习动机却不尽相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用以调节动机的矛盾斗争,使低级的动机服从高级的动机。有了高级的学习动机,才能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5.非智力因素的弥补作用
  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法学家卡尔·威特在婴儿时期显得特别呆痴,但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成为神童,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6岁就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二、改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对策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排除不良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可达到促进其学业发展的目的。
  1.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是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的前提。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可见在学业不良学生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关于外部动机激。一是要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戒。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惩戒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适当的惩戒不仅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事非,明事理,而且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二是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关于内部动机激发。在学习活动中,外部动机的激发与内部动机的激发有所不同。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有:一要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二要进行角色转换。三要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四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
  2.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因为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或者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或者对学习产生恐惧、或者会由于连续的失败而逃避或回避学习,或者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由此学业就会下降甚至有学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常常是和学习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与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密相联。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讲课生动,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由喜欢教师而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即所谓的“爱屋及乌”。二是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在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三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教学内容过深,学生畏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四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学生在各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即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度过这些难关,学生就能顺利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兴趣也会渐趋稳定。闯不过这些难关,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困难重重,学习兴趣就会锐减。因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3.不良学习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不良情绪的排除方法主要有:一是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习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须的一些能力的发挥,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二是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学生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或自尊心,因而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三是减少对抗或抑郁。学业不良学生由于长期的成绩不良或学业失败,损害了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以致有的对学校、教师、家长产生敌视对抗心理,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抑郁状况。因此,应设法防止和消除对抗或抑郁的产生。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有利于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克难关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单靠教师在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实行家校共育。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学校里的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要教育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的学习,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学会控制干扰,培养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让学生掌握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特别重大的作用。四是要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使之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徐芬.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正.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 燕国材,朱永新,袁振国.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3] 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