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作者:李淑玲




  众所周知: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仅是语言问题,与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实践中,单纯地讲授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释义、翻译、阅读技巧等并不能保证学生透彻地理解原文,因为语言交际不仅涉及语言知识,还与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一、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大量事实证明:英语学习者到了某一阶段时,借助于工具书,阅读文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程度。对学生而言,缺乏必要的文化参照系,将直接影响文章的理解、记忆、复述,做题时无法作出正确的推论、判断和预测。
  传统的教学法和应试教学只是片面强调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看重分数和教学排名,甚至按学生的成绩高低作为职称评定的首要条件,忽视了从语篇上理解文章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而现代英语教学法基于阅读具有交际性的理论,主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性和非语言性阅读技巧,提高运用能力。
  
  二、如何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背景知识是多方面的,大到文学、艺术、音乐、史地、哲学、科技等,小到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习俗。一般教材都十分重视选材和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已有背景知识与教材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加深对英语国家不同侧面的认识,培养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在教育观方面
  以Learning,Chines-Style(Text A,Unit1,Book2)为例。本文是美国一位教育学教授在中国进行一个多月教育考察后所作的学术报告,主要通过他和妻子在南京考察期间寓居金陵饭店时,饭店工作人员和夫妻俩对十八个月大的儿子尝试将钥匙塞进槽口一事所持的态度,论述了中西方学习风格的差异和对待儿童早期教育的观点:西方人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exploratory behavior),而中国人主张手把手教(teaching by holding his hand);西方鼓励年轻人先是大胆创新,然后学习传统,而我们先培养技艺,然后再发展创新和自立。在课堂上除了解释中西方不同的教育观念、组织学生结合各自学习经历进行讨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从中西方两个极端中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使创造力与基本技能这两极之间获得某种较好的平衡?
  2.在文学修养方面
  文学作品不仅能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文化知识和作者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且能提供具体、形象、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获得文化的生动画面。因此,阅读文学作品不但可以作为获取语言知识的途径,更能作为捕捉社会文化知识的窗口。例如,A Friend in Need(Text A,Unit5,Book4),作者是英国作家毛姆。毛姆出生在巴黎的英国大使馆,11岁时成为孤儿,后被叔父带回英国生活,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学医。由于他有口吃,促成了他根据自己在伦敦贫民区做助产师的经历写成长篇小说《兰贝斯德丽莎》。作为奥斯卡·王尔德风化案之后的一代作家,毛姆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避免了与同性恋有关的各种题材,尽管他本人也曾拥有一段长达三十年的同性恋情。他是一位成功且多产的作家,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领域都有建树。毛姆最知名、最畅销的小说是一战期间创作的《人性的枷锁》。其他作品有《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等。A Friend in Need以讲故事的方式,用对比的手法,讽刺了一个看上去柔弱、平静、和善、亲近、穿着得体的绅士内心残忍的本性,体现了他故事描写一贯的主题:人性的弱点。所以,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取大量的文化背景素材,学生必定收获很大。
  3.在价值观方面
  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因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差异甚大。中国文化素以谦虚、礼让的优良传统而著称。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以这一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下一代。因而,我们习惯以这一标准来衡量人们的道德行为、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西方社会十分推崇个人进取精神并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人生价值。西方人这种追求成功的观念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Text A,Unit4,Book1)中,作者讲述了意大利移民Tony来到美国后,凭借自己的执着、远见、努力、诚实和乐观,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的经历,并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索:美国梦意味着机会均等,允许任何人有追求高成就和物质方面成功的抱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和移民而言,它不但意味着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还包括自由和平等权利。总之,美国梦是才能与勤劳的结合,它虽然未必让你从小木屋走向白宫,但至少使自己梦想成真。
  4.在社会生活方面
  在学习The Land of the Lock(Text A,Unit3,Book3)时,教师首先介绍相关背景:自从潘多拉打开那只神秘的盒子之后,人类制造的罪恶和承受的苦难就像河流一样流淌至今。人们制造罪恶,又用各种手段去阻击罪恶。其次导入正题: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是美国社会安全的一大威胁,人们对它所产生的恐惧正在改变美国的社会结构,迫使公民改变他们传统的生活模式,使“锁”成了美国的新象征(The lock is the new symbol of America)。然后分析社会现象:在当今美国,人们为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处处用锁,使美国由从前“夜不落锁”蜕变到如今的“锁之国”,这一蜕变过程反映了美国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最后得出结论: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们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和彼此缺乏信赖。通过引导和讲解,相信学生对美国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5.在风俗习惯方面
  Writing Three Thank-You Letters(Text A,Unit5,Book3)讲述了一个在感恩节给父亲、校长和祖母写感恩信的动人故事。教师有必要讲有关感恩节的知识:西方人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庆祝感恩节——这个被认为是除了圣诞节以外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可追溯到1620年欧洲人首次来到北美洲。“五月花”号轮船载着大约150人在一个严寒的初冬来到北美。他们找不到吃的,有些人饿死了,由于当地美国人告知哪些是安全的食物,他们储存这些食物到来年才得以幸存。因此,他们用盛大的庆祝活动感谢上帝和本土美国人。在感恩节这天,人们准备一些传统食物,包括火鸡、甜土豆和南瓜饼,欣赏特别的电视节目和体育运动。又如,在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Text A,Unit2,Book1)中,了解了“万圣节前夕”孩子们到各家各户玩“trick or treat”的把戏,就不难理解“……such as the time the Halloween that we tied Old Mr.Parker’s gate……” “那年万圣节前夕,我们把老帕克先生的大门闩了起来”的恶作剧。
  6.在宗教文化方面
  我们在课文中经常会遇到圣经,这是西方文化的源泉。比如句子“I had traveled here to Henson’s last home to learn more about a man who was,in many ways,an African-American Moses”(Text A,Unit2,Book3)。在圣经中摩西是以色列人的首领,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他带领以色列人摆脱埃及的统治,并建立自己的国家。据记载:他曾亲自和上帝接洽并受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在此,作者将摆脱黑奴身份获得自由、并暗中帮助其他许多黑奴逃奔北方自由之地加拿大的Henson比作摩西,其用意不言自明。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文化无处不在,上面仅举几例旨在表明: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利用现行教材,注意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社会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意识,逐步而自然地获得社会文化知识,最终具有一定社会文化交往能力,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