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作者:付晓丽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外语学习的动机强弱、动机类型都与外语学习的成功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成就感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用恰当的方法去促进学生成就感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国外动机激励策略研究
  
  近年来,教育学家、学者和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许多激发学习者动机的策略。其中的典型代表、匈牙利语言学家Zoltan Dornyei分别从语言水平、学生水平和学习情况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学习者动机的一系列措施。接着,Dornyei又为英语教师们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提供了10项建设性的指导原则:
  (1)通过自己的个人行为树立一个榜样
  (2)创造一个令人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3)适当布置任务
  (4)和学生们建立一种很融洽的关系
  (5)提高学生们对语言的自信
  (6)使外语课令人感兴趣
  (7)提高学生的自由度
  (8)使学习过程个性化
  (9)提高学生的目标定位
  (10)使学生了解目标语的文化
  这些指导原则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在中国语境下,外语学习和外语学习者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外语学习动机必然不同。我们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与我国语境和学习者特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一,因为我国外语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是典型的外语语境,与西方的二语语境并不相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第二,外语学习者和二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同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我国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必然有所不同,外语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回答问题时必然有别于西方外语学习者,比如: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决定了外语学习者在课堂表现上必然有所保留。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我国英语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成为外语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二、中国语境下的动机激励策略
  
  笔者借鉴现有教育心理调查的研究结果,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课堂操作、课余指导,以及信息反馈方面入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英语学习者口语练习的动机水平。
  1.课堂硬、软环境激励策略
  (1)改变教室桌椅摆放
  正如高一虹教授所提到的,教师的讲台和学生的课桌摆放体现了权势距离并影响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国传统式的教室桌椅摆放方式经常使学生们感到拘束和压抑,产生抑制心理从而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挥。
  文卫平教授在《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一书中将学习者由于口头表达焦虑(oral communication anxiety) 引起的消极情绪归纳为紧张、惊慌、言谈中断、被动。这些可直接导致学生们保持缄默,不愿在课堂上讲话。适当的教室布置的改变使教师不再居高临下、严肃刻板。教师置身于学生周围,随时与其交谈,将极大缓解学生们在教室的紧张和局促感,使他们身心放松,从而有效地遏制焦虑感的产生。下面是教室布置的参考变化,其中图1为传统教室的桌椅布局方式:讲台在教室的最前方,教师居高临下;图2为改进的排列形式:讲台位于教室的中央位置,四周是学生课桌。
  
  (2)改变教师角色
  现代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发挥一个指导者和督促者的作用。在英语口语课上,教师负责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供适合的教学材料,将学生直接引入语言活动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完全的学习主动权,并且通过语言实际运用把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现实的转变要求教师调整心态,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授课方式,走近学生,以此消除学生的焦虑感,提高其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
  2.课堂激励策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促使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形式的出现。外语教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际操练语言技能为主。这种模式的本质是特别重视学习者本身的练习活动,使学生们在语言实践运用中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以下是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两种激励学生提高语言技能的方法。
  (1)角色扮演
  教师应不断变换方式,推出一些新奇举措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笔者曾经在课堂上提议学生们模拟记者招待会、商务洽谈等情景,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他们争先恐后地参与到这类活动中。课堂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学生们在这些操练英语口语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了英语水平。
  (2)专题辩论、讨论
  课堂表现或口语表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外语学习任务认识的深度。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常常是在不同的感觉认识的观点的碰撞中产生的。尤其是有争议的题目,通过辩论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问题,接触不同的观点,认识问题的复杂性,通过评判思维,最后确立自己的立场。研究表明,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言语活动。学生们结伴成组(通常4~6个学生一组),允许其自行选择话题。教师较少干扰学生在课堂上组织的讨论。当言语活动遇到阻碍时,教师要对每组的表现作出评判,提出建议并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教师要在讨论课的开始确定一场精彩讨论的组织标准:最重要的是话题必须使所有的学生感兴趣并要保证每个组员都参与到讨论中。这样一来,每组之间有了竞争气氛,组员间也有了合作的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
  当学生们分组讨论时,笔者任选某个学生扮演错误记录员的角色,悄悄记下讲话者语言表达及语言使用方面的错误。所有集合起来的言语错误的资料会在适当的时候由教师提出,以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关注,促使其改正和提高。实践证明此举也会增强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的责任感。
  3.课外激励策略
  (1)利用现代传媒,拓展实用交际
  众所周知,外语是交际的工具。掌握一门外语并使用它去进行交际是学习外语者的一种需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口语课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笔者利用电脑网络来创造真实的言语交际场景,鼓励学生们定期上因特网与讲英语的朋友接触,引导他们开始进行小型谈话,交流信息。学生们通常就他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与外国网友进行讨论。交流的内容会从日常生活——青少年﹑时尚﹑体育等老生常谈渐渐转移到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和具备更高的英语知识水平才能应对的问题。这对于他们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锻炼应用英语交际能力大有裨益。
  (2)建立戏剧社,寓学于乐
  笔者在一个班级建立了戏剧社,设有演员、编剧、导演等角色,在课余时间定期排练英语剧目。起步阶段主要是模仿经典的影视作品来纠正错误发音,提高他们语音语调的纯正程度。随着水平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在笔者的鼓励下开始原创。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业余练习英语口语的热情,并且以点带面,浓厚了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在内化英语知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意识。
  4.积极反馈激励策略
  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反馈对学生自尊心(self-esteem)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里自尊心体现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观和态度。研究表明,自尊心与口语表达相关。自尊心强的学生敢于在陌生场合说外语,一般不会感到窘迫难堪,因而更容易学好外语。在课堂上,教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提升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积极反馈应当贯穿学生课堂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发起、持续等关键阶段。当信息反馈清楚明确及时,就能成为一个有效的刺激物,具体的信息反馈既能提供大量信息又能激起动机,有助于学生确立努力方向,为争取成功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