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情感激励在凸显师生“双主”地位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张金亮




  一、情感激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育的引导者。为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在客观上教育管理者及上级主管部门,仍要认可学校是一方净土,教师所特有的“甘为人梯”精神今天仍然清晰可见,精神激励——用人所特有的情感去抚慰他们,以促进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还是十分有效的。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可见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必须情真意切,始终要把“动之以情”作为.“晓之以理”的基础和前提,情感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纽带和润滑剂,如何将情感激励渗透进学校管理中呢?首先是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渗透情感激励。只有通过情感激励,才能统一思想,心情舒畅地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其次是抓住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以情换情。关键点在整个工作中起着独特的,衔接的,突出的重要作用,同时往往又是教师最需要关心、呵护、援助的地方,抓住了这一点,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再次是情感激励应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工作到家,一如既往,教师会为有关爱、支持、赏识自己的领导而高兴,化“雨露”为教学工作动力,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另一方面在主观上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激励、赏识,教化学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引导者,教师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的情感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活动主体处处以健康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教学工作积极性,始终以快乐情感投入工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我从来不把自己不满的情绪带进教室、教学是一个不确定的活动过程,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学环境、条件,家长的要求等都不尽相同,正因为如此,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任何情况的万能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对教师提出了高度的创新要求。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注重发挥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赏识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方面。其次,教师的思考问题应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教学紧扣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灵活加工、处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能力。再次,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真正体验“教学相长”之蕴意。教师的情感激励具体表现在乐观进取,热爱教育工作和尊重热爱学生等方面。
  1.乐观进取
  乐观进取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个乐观进取的老师,在生活中不断表现出大胆创新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我们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主旋律,知识不断推陈出新,教育的对象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学生,教师若只靠学生时代所学知识及经验是不可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我国正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将发生大的变化,教师如果缺乏自我完善能力,就会严重制约主导性的发挥。
  随着加入WTO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发展将逐渐与世界接轨,人的思想、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深有感触地叹息现在的学生愈来愈难教了!因为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处理这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对教师来说,交往能力的功能是:协调人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交换信息,认识他人等;交往结构表现为:观察能力,倾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控能力。学生需要一个在教书育人中引导他们适应生活的教师。
  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教师来说,利用各种信息间接了解学生,通过交往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没有丝毫能逃过他的眼睛。学生需要一个理解、包容他们的良师。
  耐心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年代,他们对外界及自身发展都充满好奇,在自己解决不了的前提下,他们最信任的便是教师。对于孩子们一连串的,滔滔不绝的讲述和提问,教师要角色换位,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话语,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解决问题,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教师是孩子王,自然要“带”个好头,引导他们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遵守规章制度,保证所有的活动始终都围绕教学目标或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的方向展开。
  调控能力是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必要保证。所谓调控能力就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能力;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机智地调节和修正的能力;三是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完善未实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能力。
  2.热爱工作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他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而且可以使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高涨热情和浓厚兴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脱下西装,与农民做朋友,“和牛大哥同睡”,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没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不可能和学生一起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也不可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达不到教学相长的境界。
  3.尊重学生
  尊重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由于学生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的所作所为难免会与教师的要求或期望发生冲突,又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的行为常常会错误或过激,加之个体间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师的不满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教师没有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情感,怎能给学生以情感激励?
  
  二、情感激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有效。因此,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情感激励这个杀手锏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是创造精神的原动力。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同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接受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用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脍炙人口的诗词、谚语、俗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讲一些小常识,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社会热点等,使“教学生活化,生活教学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一位物理教师在讲“运动与静止”这一课时,一开始就提出:“谁听说过用手抓飞行着的子弹的事?”对学生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他们怎么也不能想象“飞得那么快的子弹,还能用手抓住?!”这样,一个问题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老师趁热打铁地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四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转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学生听了十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老师抓住时机,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促进学生的信息积累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死扣书本读死书”所取得的成绩愈来愈不见效益,多听多看多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不但是课程改革的宗旨,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开阔眼见,拓宽知识面。为保证信息得以掌握,还需多动——动脑动手,一则是通过大脑勤思的劳动成果要动手整理、记载,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为好记忆不如一支烂笔头;二则是心理学家研究已证明动用多种感官的学习效果优于视听学习效果。
  3.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生思维发展受年龄限制,形象思维、情绪思维占主导地位,所教知识若不与实际结合,他们就会感到太抽象而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如一个老师在讲《求和应用题》时,学生对“求原来有多少”用加法计算不能理解,他就设计投影片,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一棵树上停着许多鸟,飞走3只,还剩4只,问原来树上有几只鸟?通过动态把那飞走的3只“抓”了回来,学生顿悟“用加法计算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之原理。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交流主要体现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让学生概括、总结。对学生个人独立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提高,又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责任编辑 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