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作者:张建航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语文自主性学习由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正式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意义时,如何让得到肯定的主体去发挥他的主动性,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即元认知能力。
  
  一、元认知理论框架
  
  元认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既包括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又包含其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
  根据Flavel的观点,元认知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什么因素或变量以何种方式起作用(或相互作用)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知识和信念。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经历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它对认知任务的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人们的认知热情,调动认知潜能,从而提高认知加工的效率。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积极、自觉地对它作监视、控制和调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儿童元认知三成分的研究,从中发现低龄儿童在元认知的构成成分上不如年长儿童,并指出这是导致年幼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认知任务的重要原因。由于元认知通过对认知活动的总体监控而给主体提供了有关认知活动进展的信息,因而元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或促进认知策略的发展。可见,元认知是居于认知结构统帅地位的重要成分,其水平、变化能导致和影响具体认知能力的水平和变化。
  
  二、元认知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作用
  
  20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观念的质的转变。面对不断增长的知识,教育“应该更少地致力于传递知识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学会知识。如何学会学习,前提是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学生掌握并会选择运用学习的方法。具体到教学实践,一条重要途径便是实行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也称自我调节学习。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策略结果的监控。这四个步骤构成循环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学生对自己行动也就是自己实施认知行为的自我了解和自我监控能力,即元认知能力。只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在实行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使用自我调节的循环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拥有学习的自控权,而这种感受又是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部动机的主要源泉”。正如中国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以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自主性学习,不仅要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更要授之为什么如此渔,选择哪种渔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因此,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元认知能力的获得也就是“学会学习”。语文自主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的自主性学习。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高品位的语感为教学目的的人文课程。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精神活动。因此基于人类生命本身的语文课程更要通过人本身的语言学习来发展语言能力,其关键就是确立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主体的元认知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是核心和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自强自立的基础。而元认知作为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个体的成长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是人类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人类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元认知能力在关于人类特别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具有认知活动的自我了解和自我监控的元认知能力,才能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地能对自身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地分析语文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确定所要使用的学习策略,并在具体情境中使用策略,监控策略执行的过程,最后监控语文学习的结果评价,分析某种策略与某种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策略的效度。只有以元认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自主性学习,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三、元认知能力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培养
  
  世界观由机械物理学到系统生物学的转变,引起了课程观的质的转变,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这一侧重点和主体的变化将更为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跑所形成的模式,而较少注重跑道本身。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双向交往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目标就是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因此,在语文自主性学习中,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元认知能力,只有自己会主动的学习,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只有自己掌握元认知能力,才会去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元认知能力,更需要具备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在进行语文自主性学习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如何提高学习主动性,更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元认知的能力。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方面给予更多的教学、辅导、监督和启发,如“教给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排除学习的干扰和提高自制能力”、“引导反身思考学习的内在过程”、“鼓励积极地尝试和努力”等等。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经验,更加明确自己语文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四个步骤,从而使制定学习计划、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及时进行过程评价、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等元认知能力获得提高和改善。
  教师教学和学习的元认知能力的提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元认知能力,能更有效地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语文自主性学习,因此,在元认知能力培养上,要注重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具体来说,语文自主性学习中应注意以下三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各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如何完成任务。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和自主性学习的自由性决定了学习者必须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做好统筹计划,如在文本阅读前进行时间预测,在写作前收集相关的信息,在必要时进行小组讨论等等。总之,计划策略使学生走在了学习的前面,成为积极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监控策略
  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学习全过程的实施的自我注意、自我提问、自我监视等策略。这些策略使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注意力,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理解程度。如某学生知道自己文言文阅读能力差并且阅读时容易分心,而边读边解释边自我提问、用红笔圈点重点词语,摘抄名言名句、编制小测试题等一些监控策略能够提高注意力集中水平,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于是,他就在阅读文言文时采取了这些策略。
  3.调节策略
  调节策略常常与监控策略共同使用。当自我监控并发现已有学习行为的不足时,就要实施自我调节策略。如上例这个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发现以上策略能增加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度,但对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仍然有困难,而他意识到了解更多的关于人物的历史资料会促进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寻找相关的人物资料。他用这种行得通的策略去代替行不通的策略,从而变化或修改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正是“聪明的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研究表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多次的反复。同时,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将是永无止境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