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探究式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兴林 李 秀




  探究式教学不再是把教学内容和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各种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在教与学双边关系中体现出的民主开放、自主实践、互动合作的新理念与新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1]。鲜明的学科特点不仅赋予历史课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深远意义,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历史课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认知历史、感悟历史、甄别历史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思考氛围,让我们前所未有地切身体验了师生互动、个性解放、质疑探究、探索发现的挑战与快乐。教学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开创精神,铺设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教改之路。
  
  一、质疑探究激兴趣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重大挑战首先就是要找到切入点,即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贵有疑,探究总是从疑问开始。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观点或结论提出质疑,通过寻找并运用相应的材料佐证来支撑质疑的可能性。对某些史实或观点的质疑过程,就是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极具进取精神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质疑宜从教学难点开始,难点往往是疑问最多、也最易产生的环节。譬如学习“王安石变法”,一般教材对变法失败的原因都表述为“用人不当”、“危害了百姓”、“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宋神宗之死”等等。[2]已往教学中学生不会有什么疑惑,而现在不同了。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和上网查询,已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信息。课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天灾到人祸,从经济上的封建土地制度到政治上君主专制,思考问题的角度越来越广阔而深刻。有学生发现中国古代历次变法条令中,都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规定,而土地问题恰恰是封建社会根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不解决根本矛盾,其他矛盾怎能彻底解决?不能彻底解决矛盾怎能保证变法成功呢?学生在质疑探究中加深了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
  质疑探究应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另一种是盲目随意。探究式教学旨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创设空间。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不能把这种指导演化成变相的替代,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3]。教师将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自然地融入到了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
  
  二、比较探究益甄别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就有发现。在比较中探究,易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甄别本质。如在比较中探究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等,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些重大事件的比较,不仅可以区别它们的异同,而且有利于加深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历史教学中这种比较探究的题材繁多,古今中外无处不在。譬如,比较探究秦朝与隋朝历史地位的异同;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东西方封建制度的差异;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美洲的异同;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异同等等。在历史教学中经常对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探究,在探究中比较,大大提高了学生鉴别是非和判断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拓了认知视野。
  
  三、联想探究促思维
  
  联想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即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探究学习的另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学习明清之际的“萨尔浒之战”,引导学生联想中国古代史上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既可分析总结这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例的共同规律,又有助于加深对兵法“人心向背”、“知己知彼”、“避实就虚”、“骄兵必败”含义的理解,使学生对战争之成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习《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联想《中日马关条约》和《中英南京条约》,就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通过这些条约的内容与危害,了解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把中国一步一步拖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而加深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联想有多种方式,如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采用相应的联想方式。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联想、善于联想,因为通过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超越历史时空之局限,将凝固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用宽广的视野审视历史与现实,实现学以致用。
  
  四、讨论探究增智慧
  
  讨论是探究式教学方式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学习主题或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辩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活思维,还有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优势。
  岳飞算不算民族英雄?究竟如何评价岳飞?对于这样的历史课题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讨论。在围绕这一主题的讨论中,有的说“岳飞精忠报国,英勇善战,当然算民族英雄”;有的说“岳飞抗金是阻止金兵南下烧杀劫掠,是正义的,所以他是民族英雄”;也有的说“宋金战争是由双方统治者发动的,并不代表人民意愿,因此岳飞抗金不能算民族英雄”;还有的说:“女真人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宋金交战是两个内部民族之争,不同于外来侵略”;有学生立刻反问道:“既然宋金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争,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都要歌颂岳飞哪?”……通过讨论、辩论,问题越论越清,史实越辩越明,大家在根本方向上达成共识:宋金战争属中华民族内部之争,不能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但战争本身毕竟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岳飞抗金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抵抗劫掠、安定生产、实现和平的强烈愿望,人民群众理当歌颂和怀念他。
  讨论探究可以几个课时不间断的连续进行,也可分阶段进行,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驾驭资料的能力而定。教师要置身于讨论之中,参与讨论并给以点拨,力戒武断干涉,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探究发现再学习
  
  探究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运用好探究教学的方法。我们知道,教材无论如何更新,相对于时代发展总是滞后的,况且历史时空悠远漫长,未解之迷浩如烟海,我们所了解的已知世界在浩瀚无垠的未知世界里,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对教材的拓展与创新,从而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4]的理想境界。“用教材教”就是要教师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只会教教材。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查找、收集、运用资料,保证探究教学在充分的基础上进行。如此可以最大限度拓展探究教学的空间,在教学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实现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过程和良性循环,避免探究式教学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
  在探究式历史教学过程中解读历史、感悟历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感,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得以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点击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链接与体验,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对他们的发展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报任安书.汉书·司马迁传,卷六二.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古代史.104-105.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教育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08.
  [4] 钟启泉,崔允氵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0.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