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作者:李建林




  体育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不仅局限于体力和智力活动,而且还表现在非智力活动上,非智力因素参与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现阶段的生物学方面的改造,忽视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人们对于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中首先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1950年韦克斯勒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非智力因素方为人所公认。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赛尔金娜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意志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品质。
  近十几年来,国内心理学工作者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成功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吴福元指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还要大;这种影响随入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燕国材教授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言;第二个层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12种: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与能力以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
  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校教育过程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1.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未乐处,必不我学”,体育课程教学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学方法的呆板、机械,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兴趣。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差异,学校场地设施的实际,运用新颖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融益智、健身、添趣于一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必能激发学习体育的动机。例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变换环境和方式,分组对抗赛等,不但有利于克服学生厌跑的情绪,而且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让学生产生一种愿意学习耐久跑的动机。此外结合青少年好胜的心理,竞争意识强、勇于表现自我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自发、积极练习的兴趣。如在进行肩肘倒立教学时,采用分组比赛法教学,学生为了能在同学中表现自我,都在积极认真练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2.明确教学目的,培养意志品质
  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炼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最后成功。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比如:长跑是一项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可是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上课之前,要先作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及时地鼓励,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改变在教师统一指挥下,统一行动、统一要求,强调整齐划一的教学组织,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时间和空间,突出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其爱好、特长,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及自我锻炼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吃透教材,精心设计与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如爱好、特长)去选择,如按体质分组、按体育能力分组,也可按专项兴趣分组,甚至按友伴、性格分组。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运动的兴趣和自我锻炼的能力,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创造精神,创造一种亲切、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鼓励学生自我表现,显示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让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过分地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紧密与课堂标准改革相结合。
  4.创造和谐气氛,促进情感交流
  和谐的课堂气氛,造成了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易受到情感的影响而引发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处理好师生关系,与学生在心理上进行沟通,用热忱、公正、负责的教学态度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促进他们对要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渴望。教师还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情感全部引入学习之中。
  5.利用榜样效应,塑造良好性格
  性格是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对性格的塑造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了良好的性格,就会自然而然地迁移到本人的智力发展上,使两者同步和谐的发展,塑造出健全聪明的人。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通过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们介绍优秀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不甘落后和力争冠军的拼搏精神;永远地进取,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勤学苦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让学生在教育中寻求自己可仿效的性格品质,从而塑造自己的个性品质。学生非常喜欢体育游戏、竞赛,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和竞赛这些教育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各种含有趣味性、娱乐性、对抗性和竞争性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自觉遵守纪律、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好胜争强等性格特征。
  以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引起体育工作者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培养出具有远大的理想、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能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拼搏,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的有用人才。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决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有的优势,同步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具有充分发展的智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时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我把心献给孩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阴国恩,李洪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4] 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艺术,1994(6).
  [5] 李安详.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河南教育,1994(5).
  [6] 李小明.非智力因素与体育教学.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5).
  [7] 李秀丽.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体育教学,1999(2).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