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策略研究与实践

作者:孙 黎




  阅读作为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需要读者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智力投入。阅读教师应该探索多样的、有效的读前活动,激活和补充背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理解。同时,应该通过读前阶段的预测训练,强化学生top-down思维能力及原认知能力。
  
  一、目前对读前活动的研究
  
  Carrell认为读前活动应达到两个目标: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构建新知识。她认为可以通过讲座、视觉辅助、谈论个人经历、讨论、角色扮演、介绍和讨论课文重点词汇、通过重点词汇或概念联想预测等方法激活或增加背景知识。
  Abersold和Field特别强调提问和脑激励的方法。他们认为浏览课文,尤其是课文题目、小标题、图表等同样能够帮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活相关图式。
  在Langer的Prep模式中,学生通过听、比较、反思等,提炼、扩展自己的背景知识。
  以上读前活动都强调脑激励和预测,对增加背景信息应该是有效的。但对于中国学英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局限性。例如,Problematic Situation模式明显更适用于以获取知识或信息为阅读目的的理工科学生。鉴于此阅读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特点、阅读材料以及教学环境,积极探索适合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策略。
  
  二、阅读的层次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字面阅读(read the line)是阅读理解最基本的要求,而推理阅读(read between the line)和形象阅读(read beyond the line)需要读者将阅读材料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与读者自身的经历、知识、观点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推理、推论。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无疑是阅读的较高层次,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推理阅读和形象阅读需要读者具有足够的情境意识和语用意识,需要用智力和世界知识来解决阅读中的语义模糊问题,创造衔接与连贯,进行合理推断,了解句子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态度、情感等。在阅读实践中,大部分中国学生所缺乏的正是较好的推理阅读能力和形象阅读能力。
  
  三、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策略设计
  
  综合考虑目前英语学生常用的阅读教材的特点与难度,作者提出了以下十种读前活动,并认为这些读前活动适合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
  1.Questioning(教师就相关阅读话题提问,学生回答。)
  2.Group Discussion(就相关阅读话题组织学生讨论,激活背景知识。)
  3.Presenting Personal ExperiencesKnowledge(学生讲述与课文话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
  4.Offering Cultural Knowledge(教师或学生提供与课文有关的文化信息。)
  5.Using Text Clues for Prediction(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题目、开始或结束段落或各段主题句,预测文章大意或结构。)
  6.Using Multiple-choice Comprehension Exercise(快速阅读多项选择题的问题部分,找出关键词,预测文章中心意思。)
  7.Anticipating Guides(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statements的正确性进行判断,然后阅读课文,验证判断。)
  8.Using Multimedia as an Aid(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背景材料。)
  9.Knowing the Text Structure(预测或者利用分段等方法了解文章结构。)
  10.Working on Important Vocabulary(学习重点词汇。)
  
  四、读前活动调查与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分别针对学生和教师),并采用Likert量表形式。依次列出10种所建议的读前活动,并在括号内提供了简单的汉语说明。学生需要从五个选项中挑选出一个答案(即从“我非常喜欢这种活动”到“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活动”)。教师的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相同,但选项不同。教师需要从五个选项中挑选一个答案(即从“这种活动非常有效”到“这种活动无效”)。
  所有问卷都要求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填写,回收率100%。其中4份学生问卷10个项目均选择了“我非常喜欢这种活动”,视为无效,因此学生组的有效问卷为198份。教师组的有效问卷43份,但有3份问卷均有一项未做选择,用均值替代。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平均值和方差统计,结果如下:
  
  
  2.研究结果与讨论
  (1)学生组问卷数据统计显示,除过“预测指导”和“了解文章结构”两项,其他读前活动的平均值均高于3.00。而教师组问卷统计显示,除过“预测指导”和“利用多项选择预测”两项平均值为3.27和3.90之外,其中8项的平均值都大于4.00。这说明,学生和教师对所建议的10种读前活动的反应是积极的,10种读前活动的有效性是被认可的。另外,比较两组平均值和方差,可以看出,教师对10种读前活动的看法更集中、更稳定。
  (2)统计结果显示,“提供文化知识”、“使用多媒体展示”等读前活动普遍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而且,方差显示,和其他活动相比,学生对这两项活动的看法更为肯定,更为一致。但尽管普遍认同这两项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和教师的看法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3)统计结果显示,对那些强调预测技巧的读前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利用课文线索进行预测”和“了解文章结构”两项的平均值分别为4.32和4.37,这表明教师普遍认可这两项活动的潜在有效性,但这两项活动的学生偏爱倾向平均值却仅为3.13和2.96。另一方面,词汇学习仍然是许多学生所习惯和喜欢的读前活动。可以推测,目前阅读教学中这方面的课堂实践可能不足或者不很有效。
  (4)更仔细地研究学生的偏爱倾向数据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学生对“使用多媒体”、“提供文化知识”、“熟悉重点词汇”、“展示个人经历”等读前活动有着明显偏爱,而那些强调预测技能,培养top-down思维模式的读前策略,如“利用课文线索预测”、“利用多项选择题预测”、“预测指导”、“了解文章结构”等,却并不被大多数学生所喜欢。这种偏爱倾向表明:中国学生喜欢有活力的、互动的、“有意思”的读前活动。但另一方面,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使学生惰于想象和思维,不习惯用top-down思维模式对阅读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索,因此对那些需要较高智力投入的预测型读前活动有一定的偏见或者存在潜意识上的“情感抵触”。更重要的是,学生原认知能力缺乏,意识不到读前阶段的预测活动是促进阅读理解的有效策略,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策略更无从谈起。
  
  3.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作者所建议的10种读前活动的潜在有效性是被学生和教师所普遍认可的。另外,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生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整体上仍然明显倾向于bottom-up模式,阅读课堂top-down思维模式的训练明显不足。因此,建议阅读教师:
  (1)充分认识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开展多样的、有效的读前活动。
  (2)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风格和偏爱倾向的同时,应该设计更多样的读前活动来扩展、完善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尤其应该策略地、充分地利用预测、了解文章结构等读前活动锻炼学生的top-down思维能力。
  (3)由于我国学生一直处于独立思考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读前活动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课堂效果,因此也往往不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可。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组讨论”这种课堂活动正在赢得更多学生的喜欢。这表明学习风格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这种变化可能因为今天的中国学生整体上更加外向,更加喜欢社交,更善于交际。
  (4)某种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并不一定源于这种活动本身,许多因素影响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创造性的使用可能使传统的、不受欢迎的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课堂活动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偏爱倾向是必要的,但不是绝对的。教师策略地使用和有效地组织更为重要。
  (5)本次调查研究为阅读教师了解目前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如何利用研究结果正确理解学生阅读学习策略上的偏爱倾向,修正教师自身的偏见,以及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摒弃对预测型读前活动的偏见,加强学生top-down思维能力和原认知策略的培养,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