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发挥阅读在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马乐文




   口语能力是英语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英语其他能力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但口语能力培养是目前学校英语教学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其训练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借助其他手段。本文根据Kran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以阅读作为口语练习的突破口,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英语交流的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是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繁荣对学生外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口语表达的流利与自如无疑是交际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搞好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实现学校英语教学目的的关键。
  
  一、学校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
  
  学校英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在每学期约80课时的时间里,疲于完成教学内容,教师没有时间搞太多的教学活动;现在大多数班,学生人数多,面对少则四五十,多则一百多名学生的班级,教师在授课时,几乎无法分配自己的“教育关照度”,也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不用提实施因材施教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只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做大量的练习题,除了个别学生偶尔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外,大部分学生则很少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因而学生的口语能力几乎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就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在学生听的能力基本过关的前提下,将阅读与口语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进行口语训练,使学生既巩固了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口语素材,最终达到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教师还可以介绍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杂志、英语简易读物或访问英语学习网站等进行读的训练;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坚持记英语日记进行写的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口语交谈的内容。
  
  二、阅读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阅读课上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的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Kranshen理论。根据Kran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情况下,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输出”。因此,要提高口语能力(即“输出”),就必须把语言“输入”放在首位。中国学生在中国学习英语口语,缺少习得自己母语——汉语那样的自然环境,要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仅靠听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进行大量的阅读,获取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通过大脑语言系统的加工处理,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材料,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地道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阅读和口语能力相互关系。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而宽泛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阅读”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重要一步。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的实际,创造充分的、足够的、丰富的虚拟语言环境,将自己置身仿真的“英语世界”中,不断地接受真实语言材料的刺激,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各种语言信息,与人交谈时才可能出口成章,应答自如,传文达意准确得体。
  
  三、如何通过阅读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1.阅读材料的选择。Kranshen认为,输入必须是一种可理解的输入。这种可理解的输入应稍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并且反复出现。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文章篇幅不宜过大,难度应略高于大部分学生现有水平,即生词量一般超过总词数的3%~5%,文章中新的语言现象应控制在5%~10%之内,以便学生在复习、巩固大量已经知道的语言材料的同时,吸收、掌握少量未曾知道的内容,自然建构其个体语言体系。
  (2)阅读材料体裁多样,题材广泛,涉及新闻报道、名人介绍、风土人情、人文、科普知识、文艺作品和故事等。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话题,感受学习到其中的语言实际,同时也学到了如何依据一定的语境建构这些话语。
  (3)语言自然、真实,内容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富有时代气息。实践证明,生动有趣,时代感强的语言材料,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2.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读完一篇阅读文章后,运用课堂提问学生发问的方式,采用学生分别回答、集体回答或抢答的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难点、疑点,如文章中出现的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固定句型、习语谚语,使学生掌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熟悉作者独特的观点表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知识,吸收语言信息,为后一阶段的交际活动准备充分、自然的语言素材。这一教学方法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阅读课的教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安排的课堂活动可以营造课堂听说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是引导学生活用语言,培养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个人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情绪等,制约着语言习得的程度和效果,所以课堂活动的方式及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语言创造力。为此,教师应本着“积极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环境等具体教学状况,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英语世界”的氛围里,去认识、感知英语,并结合已有的语言资源,汇编自己的语言网络。在有一定自由发挥空间的问题,可通过以下课堂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1)自言自语。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自言自语的方式,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有助减少学生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容易害羞的学生,他们无须担心由于教师的突然提问而产生恐慌,也不必害怕因说错受到同学的嘲笑,可以在心态平和、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语言潜能。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博采众长的过程。分组人数控制在八到十人,将学习成绩好的与学习成绩差的、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开,尽量将志趣相投、平日谈得来的同学分在一组,以利于他们的充分交流。指定一名同学做讨论笔记,选派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该组讨论学习。
  (3)有效辩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分类,提出一个论题,组成正、反两方阵容,就该论题进行辩论,辩论阵容的两方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个组与另一个小组,也可以是男生和女生。通过正、反两方各自激烈的辩论,可以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思维情绪,开发智力,培养学生连贯语言的逻辑组织能力,实现口语能力真正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训练和培训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并非仅仅通过阅读就能获得,但阅读作为一种语言输入手段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英语作为非目的语的环境里,其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有组织的练习获得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英语学习气氛,给学生提供接触语言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