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的重要性

作者:陈向阳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艺术中感情和精神的内容常被遮掩。为了学生们得到任何与艺术有关的东西,他们最大的希望是促使学校建立艺术创造课程,但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情感表达,而是学习技巧。为学习技巧的艺术制作或谋职的艺术创作都削弱或诋毁了艺术中感情的和精神的有益成分。美国美学家汤普森对绘画的美学价值做了有力的捍卫,他指出绘画的目的是让人们同绘画作品对话,在塑像中寻找合适的伙伴。
  美术创作中充满思想和感情的,人们被看着是发自很强“内心指令”而创作,这种工作对道德方面有益。把学生们的思想用形式加以体现似乎对他们有好处,可以帮助他们的这些思想变得更好。有时好的本质与儿童的天性有关,如玩耍、乐于发明;有时好的本质又与培养更好的情趣、自我修养有关。艺术创造有助于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好的本质最后与健康相联系,创造性就是它的一个标志。
  1830年,美国教育家奥尔科特的坦普尔学校就成为了学生思想的实验室。因为他认为学生们是不乏思想的,有些思想是很有价值的。他组织学生们谈话,弄清他们在想些什么,跟言谈一样,绘画也成为学生们表达思想的方法,他是以形象表达思想的。这种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将模糊的、表达不清楚的思想借绘画予以阐释。学生们到湖外写生,面对自然,他们画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在他们的绘画中反映出他们的思想。画完并记下当天的日记,日记还包括他们在湖外所画的,第二次是独立思考的机会,它使学生明白画画能够成为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且这种思考有助于他们对所学习内容的回顾,这种文图相同的日记涉及到所有的科目。以写、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经历,儿童的幻想、发明精神、想像力、审美、自立及创造性正被人们重视。
  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渴望创造形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支持学生的这种倾向。学生们是喜欢涂涂写写,正如他们富于幻想一样,有时愿意照着图片画,有时画他自己的玩具,有时画自己的父母——久而久之,这种爱好可能发展成为更有价值的才华,否则,这才华就永远得不到发展。开始时这只是给学生带来许多乐趣,但是,如果随着兴趣的增长继续下去,他们逐渐会形成对美的理解和热爱,不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儿童的头脑能够发明和表达形象,并从中获得乐趣,这只是他们心灵的需要。学生们投入到绘画中去,如果他们缺乏像绘画这样的娱乐,会觉得很痛苦,绘画可以增进天真的爱好、良好情感和群体观念。一点一滴的鼓励、帮助和同情都将促使他把原始的模仿力变成成功的满足。而且会逐渐增长,直到把这种感情和发明的能力结合起来。这种发明精神和想象力表现于好奇的模仿,还表现在把动作、手势、嗓音结合在一起。中小学生头脑中常常吸收了千奇百怪的神奇事物,如:动物、野人、巨人、神仙和所有不同寻常的创造。他们总是对此爱不释手,这些是旧材料的新组合。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训练每个人头脑中已经具有作用的一种潜力。人的头脑有被动的天性,如果不用这些创造性和自主性来加以克服,这种被动性就将固定下来。
  给学生个人的精神留出较多的空间,而不再强调美术为了学习技巧。他们将来即便不是艺术家,也至少是有修养、有知识、很有用的公民。崇尚心灵的美术创作强调的是画画如何影响人的头脑,一幅画的完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动机、思想和感情。通过色彩和线条,验证儿童所见的,为什么看见以及什么值得看见。观察训练中看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将目光移到某一点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形象的过程,之所以观察是因为他们对观察的对象有某种兴趣,通过绘画练就头脑,体现正直的人格。这种心灵的教育以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为鲜明特色,孩子们被认为富有灵感。心灵教育鼓励将人发展阶段的各种内在的东西表达、揭示出来,在自己感悟美的、重要的事物的过程中,成人的知识和教诲被看做是障碍物。根据自己的水平表达思想观点,他就会因为自己的方式、自己独立的思考而变得更自信。独立的思考将帮助他们自己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感情上的还是理智上的,他们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美术创作是通过对美的理解来培养良好的道德、美好感情的途径,如今美术创作又增添了完美人格即健康理智的新内涵。
  画画可以开发社会天性,也是表达、思考以及与他人广泛交流的一个载体。杜威说“孩子自我有限的兴趣处在一种可以无限发展的方式当中。”求知的天性似乎产生于创建和对话愿望的结合。表达愿望是艺术天性来源于交流与建造的天性,他们探索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在行走之前就通过玩耍将其表达出来。随着他们的空间兴趣逐渐拓宽,他们对空间的表达也越来越复杂。搭积木、捏胶泥、制作玩具等,美术从思考总是包含着对相对关系的认识这一点来看,是一种成熟的玩耍,它总包含着通过形象对关系的表达。美术教师的目的是要表达到融合,为学生在社会的地位做准备,不仅仅是职业方面而且含精神和理智方面。
  孩子们的原动力是在体验种种相互关系中得到提高的。经过画画、手工等亲手制出的个中形状和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感触,在他们心中会引起反响,同时,他们的感情和幻想也随之扩展开来。如城市再现的喜悦,具有一种充实感,形成一种自信,于是,新的表现不断派生出来,而且在不断发现与表现的相互关系中,会进一步提高其的创造性。在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中,正在被丢掉、被割断的人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可通过美术教育予以恢复。我们大人往往容易忽视新的“美”仪式的创造问题,对这种“美”仪式的亲近感,是以前孩子们根本未曾看到的科学技术带来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形体。由于新素材的相遇而产生感觉,又是来自宇宙画面的形象,他们具有创造力,既能创造现在,又能将各自内心世界无限的展开。
  浮郎西斯·为兰·帕克认为,学习需要两个过程:注意力和表现力,教师的工作就是为这两项设计提供时间和刺激。注意力为着孩子们吸取思想提供时间和刺激,如:写、唱、说、建造、雕塑、绘画和制作等。通过这些方式,他们可以获取所有学校应该提供的知识。各科教师利用美术创作来帮助学生吸收和表达思想。教师应该专注于发展学生对艺术世界的基础感觉,开拓他们的天然审美倾向和乐于用事物感性性质表达自己的的倾向,注重培养对生活和事物的直观性质,如其形状、感觉、声音、气味等做出随时的和欢快的反映能力。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周围世界的直观性质,而不是艺术品的性质。具体来,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去注意夏天或秋天的视觉性质,春天的植物嫩芽或秋天落叶的特征,日出或日落的美景,器皿和用具偶尔显示出的奇特样子,由各种色彩、声音和建筑外观组成景象的特殊情调,以及人和动物优美和流畅的动态等。美不是处处都有的,尤其是当今城市中的有些地方,不仅见不到美,而且是丑陋不堪。但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学习认识到周围有那些东西值得看,或可能看上去很愉悦,但是,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这种自然的审美逾越能力,他们就会永远处于蛰伏状态。这些措施不仅包括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某一特殊性质上,而且包括激励他们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唤起美好心灵的歌声。把他们看成是一种潜在的反思型的艺术知觉者和艺术世界的积极参与者,就会给他们提出适当的任务和准备活动,使他们慢慢地,但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这个地方。在这种为实现自己最重要的人性价值做准备的艺术教学中,必须留出足够的课程设置时间,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抵制那种把艺术作为学生副科的艺术教育主张。
  20世纪的美学思想把艺术家和教师带到了一起,他们在学生中探索一条与社会和睦的途径。心灵教育成为艺术家自己开辟的一条路子,同时,艺术家普遍认为孩子艺术中突出心灵和实践的特点,这二者存在紧密的联系。保护学生们对于创造的自信心,谴责现代教育中阻碍学生天生能力的发挥,相信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训练教师,使得他们成为学生发展的欣赏者从而改善局面。对美学思想的爱护更多地依赖对学生的了解,而不是对艺术的了解。教授心灵表达及个性有关的技巧方法教学产生的结果是一个持续地创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创造出了完整的天地,它反映出孩童无限的变化、令人激动的幻想和实践的世界。
  
  (责任编辑孙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