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实施体育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冯海成 商洪林




  一、体育学习方式的内涵
  
  体育学习方式指人们在体育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体育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体育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教学策略指教师为完成学习任务或为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目标等,本文中特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
  学习倾向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
  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体育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和基本的维度。自主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体育教学中三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二、三种主要的体育学习方式与其在教学实施中的教学策略
  
  1.体育自主性学习方式
  (1)体育自主性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
  (2)学生进行体育自主性学习时的教学策略:
  体育自主性学习是建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体育教学活动主体行为、主流行为基础之上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体育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习得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之一。
  体育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把外部学习技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的过程,要先后经历一系列学习阶段,如观察阶段、模仿阶段、自我控制阶段、自主阶段。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指导,处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和使用某些自主学习策略;二是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学习而获得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此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研究探索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体育的自主性学习,还可扩展到课外,学生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
  
  2.体育探究性学习方式
  (1)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体育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科学健身观念与良好的体育素养、领悟体育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
  (2)运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就如下五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学习者围绕体育教学实践中科学性问题(或是假说)展开探究活动;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学习者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假说与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方式中的核心地位。
  
  3.体育合作性学习方式
  (1)体育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体育学习者在一个合作关系中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即人们在一起(结合一些项目特点)进行体育学习,形成共同的理解和认识。当人们之间不仅是同学的关系,还有私人关系时,就更有成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自热情,而不是来自某种想法。这种热情来自与伙伴或教师的融洽关系。这一点在一些经典体育项目教学中更能得到体现。
  (2)学生进行体育合作性学习时的教学策略:
  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变知识和扩展知识。教师创造出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学生们通过现存的认知结构从学到的内容中获得新的知识,把它保留在长期的记忆中,并保持一种开放的状态,可进一步加工或重组;学生们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们激活他们现存的认知结构或构建新的结构来接受新知识;教师的努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与经验。
  针对学生合作性学习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学生间的人际交流,也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时的人际交流,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人与人的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理解和认识。长期的、艰苦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自内心;能最快地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途径是建立平等关系;合作性学习比竞争和个体化的学习产生了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会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决办法的程序,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同时在合作中又有竞争与个体化的学习,学习方式可以多样化。
  
  三、学生学习方式与体育教学策略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均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进行重新的整合,是体育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以教学过程为载体实现教学互动与达成教学目标。
  
  1.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1)由于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体育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进行。
  (2)新一轮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式学习。学习方式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这势必对教学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然而这都需要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的要求等。
  (3)教学策略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有意地讲究教学策略便是一种自觉注意学习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与教师的学习意识与对学习方式的关注与应用均非常重要。
  (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教学的实施过程,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方式)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学习方式)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与建立教学模式均是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认识,要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全面考虑教材的特点;全面考虑教学软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教学原则这类客观性软要素对教学策略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等主观性软要素对教学策略也有重要的影响。
  
  2.体育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示意图
  
  运用观察法、测量法等确定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历史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来进行有效的方式学习,以形成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可以进行多次试验、逻辑思维能力等来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
  
  3.追求教与学风格的和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采取“扬长”的匹配策略(即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和倾向相一致),根据学习方式中的不足采取“补短”的有意失配策略(即教师教法和学生不擅长的学法相一致),这样就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拓宽和完善。每一个教师也均有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教学风格,但教师不应拘泥于自己带有个性特征的单一的教学风格,而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满足风格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