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作者:杜香当




  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在一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分层次教学在目标制订中的应用
  
  在制订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五个领域的目标都应该达到,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并分别制订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能有所拓宽,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惟一的,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和运动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体育成绩为参考依据和分层标准,打破传统教学的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各四个小组(四个层次),进而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组别的具体教学目标。A组:用优秀的成绩来严格要求,提出高要求,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进一步提高水平。B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动作,争取优秀。C组:鼓励学习,要求一般,能基本完成练习,努力向上。D组:适当降低要求,树立信心,争取能基本完成练习。
  在教学中,各层次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努力向上,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进步快、能力有提高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层次,对后退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这样,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不甘落后,既调控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二、分层次教学在练习中的应用
  
  要使分层次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达到目标,关键是练习的设计,练习要求低了,上等生索然无味,要求高了,下等生不能适应。为了让上等生“吃得饱”,学习困难生“受得了”,要求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练习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通过教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进而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类比、联想,逐步通过练习过渡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例如:在连续前滚翻的教学中,课前通过精心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认真设计出各层次学生的练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都得到适当的锻炼,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A组:较高目标——能深刻理解动作要领,练习时能正确、完整、连贯地完成。
  B组:中上等目标——能理解动作要领,练习时能较好地完成动作,能团身,并能连续做3个或4个连续前滚翻的动作。
  C组:中等目标——能基本理解动作要领,练习时在略加帮助下能基本完成动作,有团身的基本动作,并能完成2至3个连续前滚翻的动作。
  D组:基础目标——能基本弄清动作要领,练习时在保护下练习动作,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争取能基本完成2个或3个连续前滚翻的动作。
  再如:跳远教学。立定跳远是反映学生爆发力及协调能力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场地可划分4~6个立定跳远区域,即2米、2.2米、2.4米、2.6米四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区域,跳过自己目前的区域后,可以再逐一提高一个长度去练习,可以随意增减。用这种方法联系,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一个成绩后,能瞄准下一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此外,在本教材教学中,还有正方形练习法、平行四边形练习法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目标,去拼搏努力。
  对于技术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变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收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及时反馈评定效果,有针对性组织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全面达标的动态发展状态。
  
  三、分层次教学在评价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要做到综合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习困难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等生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增强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优等生知道学无止境,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教学中要及时检查和评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体现公平合理,改革动作评价的标准,力求体现出分层次教学的特色。如在连续前滚翻的教学中,采用动作层次评定的评价方法,对各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标准,做到有针对性、合理地评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A组:以A等(85分)为合格,调高起评档次,鼓励学生完美完成动作。
  B组:以B等(75分)为合格,如能做提高要求动作的,提高半个等级评定。
  C组:以B等(70分)为合格,如能做提高动作要求的,提高半个等级评定,如能较好完成动作的,提高一个等级评定。
  D组:以C等(60分)为合格,如能基本完成动作的,提高半个等级评定,如能较好完成动作的,提高一至两个等级评定,未能完成动作的可暂不评定,待他们通过练习能独立完成后再给他们评定。
  这样,让各层次的学生切身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的成功喜悦,更好地促进发展,增强信心,培养兴趣,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四、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在教学对象方面,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实施分层次教学。
  2.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适当改变教材的练习并充分利用好场地和器材,使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
  3.在教学组织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中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方法和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恰当的锻炼,最大限度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管理方面,教师要注重体育干部的培养,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多表扬少批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作风,提高课堂组织纪律性,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 冯克诚,舒达.素质教育模式与评估督导实用全书.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张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