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美国特许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解决择校问题的启示

作者:郑雅萍




  特许学校是一种独立的公立学校,由美国或市政府与一些团体、企业及包括教育工作者、家长、社区领导在内的个人签定合同、互相承诺的一种办学形式。特许学校由州教育厅正式批准建立,经费从联邦政府而来。特许学校与一般的学校相比,在教师聘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校历安排等方面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特许学校的生存更多地依赖于办学质量,如果其教育质量不能胜过一般的公立学校,家长就不送子女去就读,学生生源没有保证,就得关闭。
  特许学校是一种典型的选择学校。从1991年尼苏达州创立第一所特许学校以来,已有上千所这样的学校。有34个州通过《特许学校法》,美国政府计划到21世纪,在全国创立3000所特许学校。目前的特许学校从成因上看主要有三类:一种是由以前的公立学校转变而来的,这种学校大多是为摆脱州、学区的官僚统治,获得一定的教学管理自治权而建。一种是由以前的私立学校转变而来,这种学校大多是为了获得稳定的经费来源。另一种是新建的特许学校。创建特许学校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为了寻找另外一种教育。
  
  一、特许学校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而得到迅速的发展,1945年,其工业产值占到世界的53.4%,对外贸易占到世界的13,黄金储备占到34,成为世界上有绝对霸权的大国。但是,美国经济发展不稳定,仅在二战结束后,就有过8次大的经济倒退。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德国等国在许多领域里超过了美国,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度出现了美、苏、日、欧四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极化趋势,美元一再贬值,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14,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在金融、军事、电子等领域都受到有力的竞争,世界走向了多极化,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动摇。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不再是唯一的主宰。
  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使美国上下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以其强大的国力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高浪费、低质量的美国中小学教育并不是美国庞大的经济规模的真正支撑者,尤其在高科技领域更是这样。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极化,美国赖以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在逐渐消失,世界上不断兴起大都市带、科技园区。美国经济与本国经济的相关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美国越来越需要重视其教育改革,使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著名的地方分权国家,也是著名的法制国家,国家宪法规定各州有主管当地教育的权利,联邦无权干涉地方的教育,国家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没有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难以落实的。而特许学校可以成为国家教育部各项改革计划的法定执行者。国家可利用特许学校在小范围内进行各种有效的改革。
  
  二、特许学校产生的教育背景
  
  战后,尽管美国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但是,仍只重视杰出的3%的有天赋的学生的培养,而忽视多数普通人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美国教育的平庸。未来的美国能否继续做“世界领导”,关键在教育。1980年的一个报告反映,美国有500万人看不懂药瓶上的说明,22%的成人写不出一封像样的书信,1988年一次国际8年级学生的数学熟练程度测验中,美国学生的成绩几乎在最后。种种事实都敦促美国政府进行大力度的教育改革。1983年发表的教育报告《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指出,美国要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必须致力于教育系统改革。1988年美国政府面对世界和21世纪的挑战,提出了“优异教育法案”,召开了“教育高峰会议”,1991年4月白宫发表了《2000年的美国》,布什强调要确立全国性的教育大纲,历经里根、布什、克林顿政府的2001计划也提出了拟订全美统一的课程标准,强化考试制度的改革思路。
  在美国,择校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各地出现的以消除种族隔离为目的的公民运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学校人性化”口号,开展了“自由学校”、“选择制学校”运动。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影响教育政策的动向。联邦教育部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书,提出了追求卓越性的目标。20世纪80、90年代,美国通过“择校制度”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一种“市场价值取向”,旨在把美国公立教育体制和管理方式从过去的“政治行政模式”转化为一种“经济市场模式”,从而减少和克服过去公立学校体制的“垄断”与“官僚”,为广大儿童和家长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后,布什总统在其宣布的“美国2000年教改法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行择校,并主张在公立及私立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特许学校就是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出台的解决择校问题的一种手段。
  
  三、对我国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的择校之风愈演愈烈,随择校而来的便是高收费,可以说择校是滋生高收费的温床,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地方为解决屡禁不止的择校、高收费现象出台过许多相关政策,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也曾对一些学校收费问题指名批评。结果是被批者大呼冤枉,“大家都如此为何单抓我?芽”而社会对被批者的态度则是“撞枪口上了,该你倒霉。”择校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广大家长择校的热情愈发高昂,不仅中学、小学择校,幼儿园也进入择校的视野。在此,我们不能指责家长们对择校问题的推波助澜,也不能斥责他们觉悟低。而是社会现实使家长和学生存在择校的需求。我国的择校风不是学校自身的发展所致,始作俑者是改革开方以来,我国执行的重点学校政策。重点校政策的实施使的学校差距急速扩大,学校硬件资源差异显著,更为致命的是师资的“水往高处流”。
  
  1.把握疏导的原则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东西部地区差异巨大,在同一地区的经济差距也很悬殊,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生产方式并存,知识经济和农耕经济并存。客观上造成了不同职业者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人们越来越相信上一所好小学才有希望上好初中;上了好初中才有希望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有希望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有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有可能过上幸福生活。这种推论谬误之处有多少姑且不论,但它在广大的中国大地上确实有存在的土壤,持这种论调的人占有不小的比例。这种观点是个人至上和急功近利的体现,没有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个人愿望与国家需要有偏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然现象,也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从国家来看,对社会的需求与国家需要不一致时,应禁止性规范和引导性措施并重。美国特许学校的诞生和发展从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对我国教育领域有效解决择校问题有宏观思路的借鉴价值。
  
  2.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从美国特许学校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我们可以看出,解决择校问题不能仅靠禁止性政策,而应该研究择校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择校问题发生在教育领域,但决不是单纯的教育领域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社会不能过多地寄希望于教育部门。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从升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综合治理。
  对于教育领域来讲,首先要从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实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使不同学校的学生都有顺利就业的希望。这既缓解了我国目前技术工人缺乏制约制造业的发展的矛盾,也缓解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其次,解铃还需系铃人。对民众需求大的基础教育,则由地区调整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使得一个地区内教师资源,学校硬件资源建设趋于均衡,使各个学校各有千秋,而不再有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称谓和事实。
  其实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改变对学校的监督、服务和管理方式,从教育资源的服务调配入手,会有效解决择校问题。将区内教师按教学能力、学科优势均衡搭配以及就近的原则轮流执教,这样,教师小范围内的流动化解了大批学生的择校运动,既有效遏制了择校风气,也杜绝了招生方面的教育腐败现象。
  美国特许学校应择校之风产生,顺应民众择校的需求又推动学校的为生存而不断努力。这种对择校现象疏导的做法微观操作上不尽可取,但其宏观指导思想对我国引导择校、治理择校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
  
  (责任编辑刘永庆)